Max Whittak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LinkedIn幫助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學生創建個人頁面,還幫他們拍攝大頭照。
大學生們越來越多地將校園生涯視作步入職場之前的一個步驟,然而他們當中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會走向哪里。
過去數代人的職業軌跡很簡單,大體上是一條直線,而現在,整個產業都會以驚人的速度擴張和收縮。在這個新世界里,政府的統計數據動作太慢,無法反應就業市場的變動。某種職業里,哪些崗位有空缺?在那些行業找到一份工作,需要有哪些經驗?從事那些工作的人,在大學里都學過什么?
生活中隨著我們越來越多地使用網絡,利用社交媒體向親朋好友更新我們的工作近況,我們所需要了解的就業市場信息,大部分都像“眾包”一樣,實時更新了出來。很多瑣碎的數字信息,最后都發布在了LinkedIn的用戶頁面中。
這個職業社交網站知道大部分用戶的背景信息,包括他們念過的大學、專業、工作情況和技能,該網站在全球擁有超過3.64億用戶。
James Yang
在過去兩年里,這個社交網絡巨頭擴張到了高等教育行業,并且打造了一系列新工具,幫助學生尋找合適的大學和職業。“生活中所做出的很多決定,都不是基于完美的數據做出的,”伊塔馬爾·歐蓋德(Itamar Orgad)說道。“我們正在努力優化手中的數據,從而更好地幫助年輕一代,規劃他們的學業和職業。”歐蓋德是LinkedIn高等教育產品組的負責人,LinkedIn龐大的總部位于加州山景市。
使用各種相互關聯的搜索工具,任何人實際上都可以對 LinkedIn用戶的職業軌跡進行“反向工程”,只需要理清他們就讀的專業、學校與職業軌跡的關系。盡管準確性取決于個人介紹頁面上的信息,但是如果你感興趣的問題是讀英語文學的人最終從事了什么職業,或者人們在谷歌(Google)找到好工作之前都做過什么工作,那么這些搜索結果仍然很有吸引力。更深入地挖掘用戶的個人頁面,還可以了解關于他們生活的信息、職業技能,以及與公司和其他人之間的聯系。
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嚇人?或許是的。對理清職業道路有用嗎?雖然沒有兩個人的情況是相同的,但或許還是有用的。每點擊一次用戶資料,實際上就會看出人們職業道路中的相似之處。
LinkedIn采取策略吸引年輕用戶,linkedin.com/edu提供的各種搜索工具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這些用戶最年輕的還在讀中學。2013年,該網站把用戶的年齡限制從18歲下調到了14歲。今天,學生成為了該網站增長最快的用戶群。
為了鼓勵學生使用該網站,一些大學也成為了LinkedIn的合作伙伴。今年春季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該網站的代表幫助學生們創建了自己的用戶資料,學校的攝影師也為他們拍攝了用戶資料的大頭照。另外,各大學也正在利用LinkedIn的服務,查詢各自校友的工作情況。
當然,大數據在引導職業規劃方面也存在缺陷。上大學終究是一種探索,對意外收獲的接納,能夠引導學生走向之前從未考慮過的專業和職業,然后挖掘出一門很棒的課程或是找到一份有趣的實習工作。LinkedIn的數據都是建立在他人職業信息的基礎之上,如果聽從這些數據的建議,那么個性化的成功就會被抹殺,而這種成功是從自主的職業開拓中實現的。
本文作者Jeffrey J. Selingo,著有《大學無界限》一書,目前正在寫作一本關于大學生如何走向職場的新書,預計于明年春天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