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浙商大會迎來了一位重量級嘉賓:國際大數據最頂尖的專家之一、在科技和互聯網領域極有影響力的《數據新常態:如何贏得指數級增長的先機》一書作者克里斯托弗·蘇達克 (Christopher Surdak)來了。站在互聯網+的風口,蘇達克用大數據給浙商做了一次頭腦風暴。
告訴消費者“我懂你”,但“太懂你”會引起不適
過去15年中,我們不停地問這些問題:客戶是誰,他們需要什么產品,需要什么樣的價格?但是現在事情相反了,我們不僅要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為什么。我們要關心客戶為什么買,為什么在那個時間買。我們對客戶的了解越多,對客戶的需求把握也會更加精準。
大數據分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當我們有不同的原始數據的時候,首先要保持及時性;其次是預測,下一步怎么做,我們要做有預測性的分析。最后一點也很重要,當有分析結果出來的時候,企業要行動,這個行動要在第一時間內告訴消費者“我懂你”。
一個案例就是亞馬遜,他們會做一個預測性分析,把貨物通過最短距離運送到客戶家里。當你根本還沒有做出采購選擇時,他就預測到了你未來可能會做哪些采購。亞馬遜對客戶的掌握非常好,不僅能預測到你要購買這個東西,而且知道如果運輸過去后,你一定會很開心。這個過程中,需要強大的數據支撐,用于了解客戶心理、客戶想法,當你把貨運到他們家時,他會覺得你懂他。
親密感雖然是客戶所希望的,他們希望你能“懂我”,但如果他們覺得你過多地進入了自己的生活,“你太懂我了,我會有恐慌感。”這就是與“親密感”所對應的“不舒適感”。
所以我們要做的事情是:我們懂消費者,但是不能讓消費者感到害怕。一家聰明的公司,他們知道消費者知道什么,但是還是和他保持相對的距離,讓他感覺親密,不會讓他感覺到不適。當你跨過了這條分界線,讓他感覺不舒適,他會離開,覺得你不是一個很好的平臺。
打通數據的橋梁,就能顛覆行業
現在所有人都在討論一家叫Uber的公司。以前出租車公司想的是,能夠把乘客送到想要去的目的地即可,但這么做還遠遠不夠。消費者更關注是否能夠最快速度地搭上車。Uber這么做了,所以成為了世界最大的出租車公司,但事實上沒有一輛車是屬于他們的。他們可以做到一年410億美金的營收,而傳統出租車公司現在的生存環境就有危機了。這樣的商業模式沖擊,我們在不同領域都可以看到。
大面積顛覆會發生在以下情況:第一,現有數據和新數據相互匹配提供新的見解;第二,數據分析涉及到移動數據、社交數據、云數據、游戲數據,并深刻理解客戶,理解供應商。也就是說,假如你把數據的橋梁打通了,就能把行業給顛覆了。
我們看看這些應用案例:
一、臉識別系統。從進門那一刻,人臉就被快速抓拍,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可以很明確地知道:這個人是誰,他將要去哪里。
二、上海街道上的一個監控系統。當行人走過來的時候,攝像機會抓取人臉,識別這個人是否在警方搜索通緝范圍內。假設走過來的是嫌疑犯,他在通緝的名單里,系統會快速地把他定位。
三、倫敦地鐵的一個系統。每個人走過時,系統會記載他走路的步頻是多少,身體狀態好不好。這個案例已經落地了5年。
現在有非常智能的牙刷,每天記錄你在什么時候刷牙、刷牙是否到位。如果不到位,它會把信息直接傳給你的牙醫,所以物聯網很多應用產生的數據都會影響到你的消費需求。
對很多大公司來說,他們認為自己某種程度上受到政府和法律法規的保護,覺得自己不可戰勝。他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不,我不想改變”。但是對小的公司來說,任何一個機遇或者創新點對他們來說都是:“是的,我可以改變”,所以機會也許在他們身上。
這個世界是一定要被改變的。你要問自己的是,是改變這個世界,還是讓這世界的一部分人來改變你。德國一家非常大的ERP公司預測說,未來很多曾經位列世界500強的企業會消失,全球有40%像泰坦尼克號一樣的頂級企業會掉下來。新興的企業會出來,這個趨勢不會停止,大公司會以越來越快的速度消亡,新公司會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