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在推動大數據產業時,一定要同時關注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這樣才會實現大數據產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并使大數據產生應有的價值。”近日,正在推動成立新絲路大數據產業基金的中科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徐宗本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談起了自己關于大數據熱潮背后的“冷思考”。
徐宗本認為,大數據是一種“用數據說話”的思維方式,是一種期望能對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數據進行采集、分析和處理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更是一種用科學方法將過去的經驗數據化、規律化并應用到管理實踐的新常態文化。
在他看來,發展大數據產業既要有熱情,也需要冷靜。如果基礎研究不先行、技術支撐不到位、組織管理科技人才創新體制和運行機制不科學,僅靠大數據概念支撐產業發展是不可能取得預期效果的。“必須改變過去對大數據產業是技術轉化過程的認識,要認識到基礎研究、技術研發與產業推動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作為陜西省大數據聯盟理事長,徐宗本一直呼吁要把政府引導、企業訴求和科技人員的力量整合在一起,推動大數據研究,推動大數據產業創新體系的形成與發展,進而服務于國家和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
他認為,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讓大數據帶來效益要具備幾個基本條件:要有豐富的、鮮活的、可解釋的、可共享的大數據,要有可解讀數據、挖掘規律的技術人員,更要明白利用大數據去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只有把這幾個問題解決了,才能真正帶來相關產業的發展。而目前,大數據研究還存在理論不完善、技術不成熟的問題,“人們必須推動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突破,才能形成大數據產業健康、良性和可持續發展的局面”。
徐宗本強調,大數據是地地道道的綜合研究,需要有國家戰略的統籌和規劃,需要各學科定位準確的協同創新。為此,他呼吁,在大數據研究中不應形成新的行業數據資源壁壘,要有國家級的公共政策支持,要讓能服務于民的公共數據真正實現共享,以促進大數據應用并服務于國家發展。
同時,在整個國家大數據創新體系中,政府、企業、科研人員應發揮不同的作用。政府要管規劃、管政策,企業要解決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新來源問題,而科研人員要解決如何將先進技術應用于企業的問題。
面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徐宗本認為,當前要特別注意充分發揮大數據理論與技術在改革成效與公共政策評估分析中的支撐作用。他表示,這其中的關鍵是如何將改革目標或公共政策目標定量化和數據化,然后生成和采集相關大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來評估改革成效或公共政策,以改變國家管理決策方式,科學有效地對國家公共政策產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