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13年設置大數據相關議題后,博鰲亞洲論壇連續三年在年會中探討大數據的發展與風險。3月27日下午,“大數據的局限、誤區與真相”分論舉行。主持人秦朔這樣開場:大數據究竟有多“大”?——到2020年,大數據的總量相當于地球上所有海灘上的所有的沙粒總和的57倍。“數字宇宙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分離的基礎的設施,并且成為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隨著大數據應用逐步滲入社會肌體,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成為備受質疑的問題。韓國京畿道知事南景弼率先“開炮”:“我們需要大數據嗎?是的,需要。我們現在這種大數據的體系是非常有效的嗎?不是的。它是有危險性的嗎?是的。”為什么這么說?南景弼表示,數據的作用非常強大,但沒有相應的控制,不受限制的權利是危險的。大數據產業有前景,但需要更好的治理和監管。南景弼建議,建立全球性標準,建立關于大數據的信任。
“大數據不是個萬能的藥,它也不能代替人類的判斷,它是有局限性的。”上海夸客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郭震洲如是說。他還在會上舉例子說,”前幾年大家用股票的交易數據和結構化數據來預測股票的走向,最近又有一些社交數據、非結構化的數據來預測股票的走向,不管怎樣,你實際上是想獲得一個超額利益的,但是這樣一個交易行為,即使你的模型準確,它也會改變股票的走向,最近A股比較火,它事實上增加了市場的動蕩性,這方面提醒大家大數據有一個局限性。”不過,郭震洲也認為大數據的價值還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是越來越重要。目前不管是商業決定還是公共關系決定,很多東西如果沒有數據作基礎就不能做,這在很多大的投行、對沖基金,包括零售金融方面,都得到了驗證。
大數據產業代表則持相反意見。愛立信董事長雷夫·約翰森表示,數據本身在管理、醫療等行業應用前景廣闊,“侵入式”的數據搜集如果使用得當對醫療人群很有幫助。海量數據的采集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在于分析和應用。但總的來說這是一件積極的事。
對大數據產業持積極態度的還有百度公司總裁張亞勤。他表示,對企業決策者來講,大數據應用可從三個v層面去理解(Vision、View、Value):一是把過程收集清晰結構化產生價值;二是View,是對數據的理解和決策;三是Value,就算收集了很多數據,買了很多服務器,產生很多的電能,消耗很多電能,最后得到的更多的是不確定性,這些都是成本。
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認大數據對實體企業帶來了速度和效率,更能幫助企業貼近消費者去服務。另一方面,大數據分析對生產體系來說也非常有好處,可以監控完整的產業鏈,實時了解哪個環節是否有異常,且能在研究、銷售、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提到大數據風險時,董明珠表示,數據被盜竊變為情報是對企業最大的傷害。她建議,強化制度建設,加強防范。
印象筆記首席戰略官Kenneth Gullicksen表示,手機已經成為個人數據中心。大數據的技術可以達到個人的層面。至于大數據可以改變的模式,Kenneth Gullicksen列舉了廣告業。他還給出了另外一個可借鑒的思路:比如你去了辦公室,你想要完成一些工作,不可能馬上用一張白紙開始,在未來你應該馬上就能了解,包括在過去做了什么工作,你的同事做了什么工作,你有什么樣的專長,所有的信息不是馬上就能獲得的,但是至少有一種方式可以讓你很容易獲得,以一種非常快速的方式提供給你,所以在這些方面有很多創新的機會,讓個人有更高效的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