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對老板不滿意的職場人士又蠢蠢欲動。據百度指數顯示,2月18日后,招聘日搜索次數急劇上升。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網絡招聘“草莽時代”一去不復返,在精準化招聘時代,究竟該“臥槽”還是跳槽也成了可以量化的事。
求職者:面試心里更有譜
三十歲的周藝現在一家財經新聞網站做頁面設計。談起大學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他坦言自己當時“太嫩、太傻”。“我基本上是被那家公司氣派的辦公大樓騙來的,”周藝苦笑著回憶,“剛畢業那會兒應聘過幾家互聯網公司,辦公環境都很差,只有那家公司獨占一棟樓,休息區的陽光房特別敞亮,我就覺得這公司一定不錯。人力資源也向我表態,新人只要踏實肯干,收入不用擔心。”入職后小周才發現上當了:辦公樓是租的,第二年租期一到公司就從繁華的市中心搬到了西五環;薪酬待遇也不理想,稅后收入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兩年后,周藝跳槽到現在的新聞網站。網站頗有名氣,但頁面設計工作卻不受重視,于是他決定繼續跳槽。經朋友推薦,他注冊了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的中文版—領英。注冊后沒幾天,周藝收到一封來自某房地產企業的站內信。他從沒想過傳統行業也需要網頁設計人才,對該企業更是一無所知。然而利用社交媒體,周藝對這家房企有了全新的認識。該房企在領英上有700多位員工,周藝仔細瀏覽了他們的檔案,發現互聯網人才在該企業的上升速度很快。“我印象中房企都是‘土豪’,沒想到它還有一大批海歸IT人才。”周藝與該公司幾位視覺部門的員工、也就是未來的同事成為了網友,聊天中他感到他們對公司的認可度蠻高。此時,周藝已對該房企頗有好感,這種好感可不是一棟氣派的辦公樓所能帶來的。
HR:精準檢索“搶”人容易
領英招聘負責人宣洋介紹,求職者通過網絡人脈了解應聘公司,招聘官也通過大數據篩選人才。“以前面試候選人基本靠眼緣,感覺這個人印象不錯,看上去老實肯干,簡歷也沒什么大毛病,基本就OK。往往招進來才發現,實際工作能力跟簡歷上寫得相差太遠。”王嬌是一家法國制藥企業中國總部的招聘經理,她告訴記者,近兩年她們公司利用互聯網手段挖掘、吸引、了解人才,比傳統方式節省很多人力物力成本。“總監級以上的人才全部是通過網上招聘渠道‘撲倒’的,比用獵頭便宜很多。”
在人才搜索方面,她不用再逐一查看海量簡歷,通過一些招聘網站的高級搜索功能,她能精準地檢索到符合崗位要求的人才。“比如我想挖個銷售總監,我就在篩選條件中輸入制藥行業、年齡段、學歷等條件,甚至可以直接輸入某所學校、某家公司,都能搜出來。除此之外,王嬌也盡可能地把公司的企業文化、人員構成等信息公布在網上,一方面樹立雇主品牌、爭奪優秀人才,另一方面方便求職者有針對性地投遞簡歷,減少她的工作量。
獵頭:大數據不是一切
盡管互聯網和大數據正在深刻改變著求職招聘領域,但在專業人士眼中,計算機的作用仍然很有限。
王宇是一位資深獵頭,當被問及網絡招聘時代獵頭會不會失業時,他嘿嘿一笑:“別的不敢說,至少兩項工作機器無論如何代替不了我們,一個是說服被動求職者,另一個是談判薪酬。”王宇介紹,職場人士的職位越高,越不會主動求職,只有遇到特別合適的新機遇才會動心。“找到人只是挖人的第一步,更關鍵的是如何說服找到的人才加盟你們公司。”在促成這段“姻緣”的過程中,薪酬談判往往是最敏感環節。當事雙方不好直接談,這時就要獵頭發揮作用。如何談出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是一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