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列席市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助理教授陳濤博士,現場展示了一張剛拍攝于我市某路口的圖片,針對紅綠燈不夠靈活應變造成的道路忙閑不均開出“藥方”:充分利用大數據,優化城市交通信號管理系統,讓紅綠燈更智能地調控車流。
路口這邊,紅燈攔起的車輛已排起長龍,另一邊亮著綠燈卻沒幾輛車駛過;深夜的路口空無一人,司機卻還得苦等紅燈變綠方能通過——不少“有車族”都經歷過這種無奈。陳濤博士從去年就開始關注這一問題。因為身兼江漢大學客座教授的職務,他帶領的團隊以武漢為樣本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信號燈設置不當是造成武漢交通不暢的原因之一。他舉漢口地區的200多個紅綠燈為例,“整個信號燈體系只配備了5—6套方案,面對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的復雜交通狀況,靠這么有限的幾套變化方案來協調引導交通,顯然無法作出最佳反應。”
“但如果推進信號燈系統進入用大數據管理時代,則會實現一次大的飛躍。”陳濤說,武漢已具備較好基礎:武漢交管部門現在使用的數據收集系統基本可以獲得即時信息,已經沉淀的歷史數據也非常可觀。
他提出“三步走”方案:第一步,形成詳細的調研報告,做好市民出行需求的基本情況調查(包括在不同時段不同地點的交通流量情況、高峰時段市民的出行起點和終點等)、市民不同出行目的下的出行結構調查、主城區交通信號燈的分布和運行狀況調查、交通事故等相關城市交通數據統計等。第二步,建立基于大數據模型的智能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并在選定區域開展試點。根據武漢的實際人口分布特征,模擬武漢市民出行交通工具和路線創建大數據模型,并根據實際交通狀況不斷對比、修正和優化,最終實現模型的自動化更新。第三步,在全市范圍內建立由中央系統統一調配的交通信號控制體系。
昨日下午的市政協港澳委員座談會上,陳濤的建議引起了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阮成發的高度關注。阮成發當即要求交管、建委、規劃等相關部門第一時間求教“取經”,努力使陳濤團隊的研究成果為我市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