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窗口查詢個人信用信息
俗話說:“市有信則立,市無信則廢”。市民們依然記得近幾年的毒奶粉、地溝油等一系列突破誠信底線的事件,其后果是嚴重削弱了市民最基本的生活安全感。無論是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還是假冒偽劣商品問題,這些都是社會信用缺失的表現,試想一下,如果在一個城市里,爾虞我詐、人人自危,何來社會和諧,何來幸福生活?從這個意義上講,加快誠信體系建設,通過信用手段創新社會治理,已成為構建和諧社會、規范市場秩序的先導性工作。
目前,杭州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走在了全國前列。今年10月份,“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開始上線運行,個人及法人信用狀況,可以通過互聯網或市民卡服務網點進行查詢。通過公共信用信息的開放查詢和平臺建設,杭州將對法人和自然人的行為予以約束,以此培育講信用的行為。
“我們在構建‘讓守信者得益,讓失信者受限’的機制。”杭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政府帶頭使用信用信息平臺并整合全社會力量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可以充分調動市場自身的力量凈化環境,起到規范市場經濟發展秩序,弘揚誠信文化的促進作用。
十年磨一劍 夯實信用平臺建設基礎
回顧杭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歷史你會發現,十二年前的2002年這項工作就已悄然展開,可以說在這方面,杭州是有組織、有規劃的交了一份漂亮答卷。
2002年,杭州市成立了以常務副市長為組長的“信用杭州”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發改委), 日常工作由辦公室統籌協調、統一部署,各成員單位齊抓共管、分頭推進。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領導小組成員不斷充實更新,成員單位由原先的16個增加到51個;全市13個區、縣(市)分別成立了信用建設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并在杭州市信息中心的基礎上增掛“杭州市信用中心”牌子,進行信用平臺的建設維護和管理工作,保障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和使用。
杭州市率先在國內出臺了信用建設“十一五”、“十二五”專項規劃。其中,《杭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十一五”專項規劃》把個人、企業、政府作為信用建設的主體,突出組織建設、平臺建設和制度建設;《杭州市“十二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以推進信用信息應用和構建聯動監管機制為重點,提出四大工作任務,明確31個任務分工。在規劃的統領下,我市的各項信用建設特別是信用平臺的建設有序、全面推進。
2008年2月,杭州市發改委(信用辦)啟動了“政府聯合征信系統”信息化項目,這在全國范圍內屬于較早啟動的城市。該系統最大的特色就是匯集綜合各共建部門的各類有用的企業、個人信用信息和數據,既包括守信獎勵信息,也包括違法失信信息。經過一、二、三期項目建設和“信用杭州”網站的建設,截至2013年底,歸集到包括市公安局、人力社保局、市場監管局、環保局、國稅局、地稅局、質監局、法院等16家單位的63類608項個人和企業信用數據,涵蓋了全市約840萬常駐人口、28萬戶注冊企業。該系統的建成,使得杭州有了自己的公共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平臺。
同時,各部門的信用系統建設也逐步建設完善,比如人行杭州中心支行參與金融領域的全國統一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建設,實現了與全國金融機構信貸網點的聯網運行;市市場監管局積極參與“信用寶”的研究開發和試點應用工作;市建委的“杭州建設信用網”,對建設行業企業的信用情況進行公開和管理;市質監局的企業質量信用體系建設采集了全市2126家食品企業信息,制定了企業資質、日常監管、產品質量、行政處罰、加分項和否決項等6大類26項評價內容和評分標準;市經信委建設了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平臺;市檢察院將2005年以來的行賄犯罪和行賄行為全部錄入查詢系統,并與全國聯網,向社會提供查詢;市林水局推進了杭州市水利建設信用系統項目建設;市人社局在杭州市勞動保障監察網設立曝光臺,對失信企業實行網上曝光,并不定期通過新聞媒體予以曝光;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建設了“公積金業務聯網協查系統”;建德市建立了中小企業信用信息輔助系統;蕭山區、余杭區也分別建設了企業信用平臺;桐廬縣也正在建設“桐廬縣公共信用信息平臺”。這些部門的信用系統在各自領域發揮了信用監管的作用,也成為“政府聯合征信系統”的堅實基礎。
十年的歷程中,正是因為有了市領導高度重視及相關部門的協力推進,才使得這個涉及多部門、大數據的系統工程得以一步步扎實推進。
規范信息開放等級 信用平臺進入新階段
今年10月,期待已久的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發布平臺上線運行,這讓杭州的信用平臺建設走在了全國前列。通過多年的技術支撐及系統改造升級,將過去封閉式的“杭州市聯合征信系統”改造成為相對開放的“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從封閉系統轉型為開放的信用平臺,這跨越性的一步將公共信用信息從幕后推向全社會,信用信息平臺的應用也有了更多實質性的進展,政府、企業、自然人、法人等多方主體參與到信用體系的發展建設中,打造信用誠信社會。
據了解,“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由“一網兩庫三系統六功能”組成,包括“信用杭州”門戶網站,法人信用數據庫和自然人信用數據庫,公共信用信息發布系統、現場查詢系統和政府聯合信用監管系統。
在平臺的建設過程中,有兩件措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是信用信息的整合與歸集,二是規范信用信息開放。
截至今年,“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在數據歸集上以企業的組織機構代碼、自然人的身份證號碼為統一信用標識代碼,將分散在部門的信用信息進行了歸集和整合。實現了26家政府部門83類625項法人和自然人信用信息的實時歸集和更新,涵蓋了全市法人、自然人的基本信息和信用信息(正面及負面信息)6億多條;建立了完善的法人及自然人信用數據庫。
在規范信用信息開放方面,考慮到個人及企業相關信息的隱私性,市發改委(信用辦)發布了《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分類等級管理目錄(2014年)》,將公共信用信息劃分為社會公開類(A類)、授權查詢類(B類)和部門共享類(C類)三類,進行分類分等級管理。對于普通民眾及單位、企業而言,開放查詢的是A類和B類。
10月11日,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上線運行,通過“信用杭州”網站及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發布平臺開放了法人A類公共信用信息的查詢;市發改委(信用辦)委托市民卡公司在錢江新城的市民之家網點開放了法人的A類和B類公共信用信息的現場查詢、打印和異議處理服務。
12月19日,自然人的A類和B類公共信用信息的現場查詢和打印在錢江新城的市民之家市民卡網點也相應開通。
平臺開通后,個人和法人的信用信息可以隨時查詢,今后想知道自己的信用信息到底怎樣?跟人合伙做生意,合伙人信用到底怎么樣?想去單位應聘,這家單位有沒有欠薪等情況?都可以通過查詢的一目了然,讓自己心里更加有數。截至目前,信用平臺網站查詢量已達8萬多次,現場查詢數量逐步攀升。
六大功能提升信用平臺開放高效
“通過這一平臺,可以實現信用信息發布、查詢、分析、核查以及反饋處置、數據監控這六個強大的功能。”杭州市發改委(信用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著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一個完整的信用生態鏈系統將逐步建成。
其中,信用發布功能,可以建立信用紅名單、信用黑名單、部門評價和許可信息四大公示欄目,具體內容涉及工商、稅務、國土、統計等各個部門提供的法人信息。包括“紅榜”表彰信息,與“黑榜”不良信息,比如工商部門有榮譽信息和知名企業信息,旅游部門有獎勵和處罰信息,稅務部門有企業欠稅信息等。
信用查詢功能,依托“信用杭州”門戶網站和錢江新城的市民之家市民卡網點,直接查詢或根據授權查詢有關信用信息,法人信用信息包括基本信息、資產信息、參保信息、良好信息、不良信息和部門評價記錄等。個人信用信息則包含身份信息、公積金繳存狀態、五大保險最近的繳納時間,還包括公積金貸款信息、良好信息、不良信息等,良好信息記錄的是市民受到的表彰信息;不良信息,指的是城管行政處罰、法院老賴、欠稅等類似信用不良記錄。
信用分析功能,根據大數據理念和技術,加強對信用信息的數據挖掘,建立信用信息的分析模型,綜合分析我市社會信用整體變化趨勢。
信用核查功能,針對信用中介服務機構的查詢行為和信用報告,市發改委(信用辦)進行定期抽查,這將推進發展企業征信市場,依法推進信用產品的市場化運作,激發社會大眾對信用產品的需求。
反饋處置功能,平臺可以通過身份驗證、申報受理、平臺核查、部門驗證、處理回復等環節,實現公共信用信息的自主申報、異議處理、信用修復、信用投訴等功能,也就是說,信用主體對信用記錄中記載信息有異議的,可以通過服務網點申請異議處理。相關單位將在自受理之日起30日內處理并予反饋。
數據監控功能。平臺針對歸集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和及時性進行監控,確保信用數據的準確完備。
六大功能的推進與實施,為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搭建了全面高效的機制,為政府部門在社會治理、宏觀經濟調控、市場監管、行業管理等領域提供決策數據支持和信息服務,為公共信用信息服務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帶動信用服務市場發展,一個高效而透明的信用查詢體系初步在杭州建立。
開放式信用網絡體現信用價值
隨著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的推出,未來,一張開放性的全方位信用網絡將深入生活,它將給守信者帶來便利,給失信者帶來許多不便。
下一步,“杭州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將擴大信用信息歸集范圍,實現38家政府部門及8個公用事業單位的信用信息歸集,形成覆蓋全市約1060萬常駐人口和流動人口、40余萬家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信用數據庫。利用公示、預警、查詢等方式,實現部門、行業間公共信用信息的共享使用;推進長三角地區信用聯盟建設,實現與上海、無錫、南京等城市間信用記錄的互聯互通。
平臺將與阿里網絡信用體系對接,打造全國首個線上線下聯動的信用數據分享和信用監管機制,使之成為全國城市信用建設的創新首例。今后在網上賣假貨的商家,想要在網下開實體公司或投資,將會受到政府的限制。同樣,網下有不良記錄的個人和企業,也將影響網店的信用等級。這將為網上在杭商戶創建信用檔案,有利打擊假冒偽劣和詐騙行為,規范網上交易市場。
同時,在杭州市民卡上搭載個人信用積分或信用記錄,使之成為杭州市民的“誠信卡”,推進在醫療衛生、公共交通、數字校園、公園年卡和教育培訓等領域的信用便民服務應用,將“誠信”理念滲透到日常生活。
對于經濟領域,“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將與 “浙江省企業信用信息輔助管理系統”對接,實現與人民銀行歸集的企業貸款卡、信用評級等信息共享。讓金融機構辦理信貸時查詢和應用公共信用信息,為銀行、擔保公司、風投公司等信貸、擔保、投資活動提供參考。這也意味著,金融機構將有了更加有效的信用查詢平臺,以避免以往信用信息不全而多出的市場風險。
今后,在杭州公共信用信息平臺的推動下,將個人征信產品和服務廣泛應用于社會誠信、商務誠信、政務誠信及司法公信領域,發揮信用信息的正面能量,一旦將其轉化為資源,不僅可以鼓勵更多人守信,也可以間接警醒即將失信的人群,遵守信用可以帶來諸多便利,而失去信用則將處處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