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其中之一就是“實行領導干部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體現了黨中央高度重視并大力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的進程。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健全決策機制和程序,發揮思想庫作用,建立健全決策問責和糾錯制度。”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
長期以來,部分領導干部習慣靠經驗辦事,拍腦袋決策、隨意性決策、沖動性決策、功利性決策頻頻發生,導致決策失誤,甚至出現重大決策部署問題,不但勞民傷財,而且延誤發展時機。這類干部通常是大家俗稱的“三拍干部”,“事前拍腦袋決策、事中拍胸脯保證、事后拍屁股走人”。如今,依法治國“實行領導干部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決策出問題是要被終身追究。除了按照決策法定程序外,怎么避免或減少決策失誤,做到科學決策,值得大家思考。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們需求、訴求不斷多樣化,公共管理事務變得日益復雜,僅憑個人或集體智慧已經很難全面認知正在發生的事物本質,把握事物規律并作出正確的決策。社會要發展,領導干部時時刻刻都需要作出各類大小決策,對地方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做規劃、提思路、定政策、出措施、下任務,決策一經出臺實施,就會對社會各個層面引起不同程度的影響,必然會涉及各方面利益格局的調整。為此,領導干部的領導力體現在決策水平。傳統決策依靠集體或個人的智慧,集體或個人的智慧與大家的實踐經驗、知識面、信息量、統計分析息息相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首先體現在人的能力現代化,人的能力來源于實踐智慧,實踐智慧來源于實踐數據總結。也就是說,提高決策水平,必須依靠長時期積累收集的海量數據進行科學、精準的分析而得出基本規律與核心數據,依靠數據說話、依靠數據預測、依靠數據決策、依靠數據創新。
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時代來臨,將給社會帶來一場巨大變革。大數據的最大價值是基于數據進行科學的預測和決策。政府部門掌握了大量的數據,建立各類決策輔助信息系統迫在眉睫。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收集、分析、挖掘,可輔助政府部門在行使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經濟調節、政策制定等公職過程中提供精準的科學決策依據,提高政府科學決策水平和工作效率。政府不掌握這些數據,就很有可能在決策過程中被掌握這些數據的利益集團所影響。
治國要有智慧,智慧的來源應該是基于大數據分析,以數據說話、以數據決策,而不是主觀臆斷憑經驗辦事,也不是被利益集團在政府決策過程中施加的影響,讓腐敗分子有可乘之機。這就要求政府部門依靠法定程序決策,推行信息公開,在保護隱私與數據安全的基礎上找到適合的平衡點共享各類數據,建立各類大數據輔助決策系統,借助大數據計算,發現一些人腦想象不出卻又客觀存在的事物關聯,提供給領導作為決策的重要依據,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前瞻性和準確性,滿足需求多樣化,達到治理精細化,把大數據技術與思維運用到公共管理與決策中,助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壓縮腐敗滋生的空間,使我們的政府更加開放、更加透明、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