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從一開篇就談及開放數據,數據來自于人民,屬于人民,應該服務于人民。但是數據關聯著民族利益、集團利益、 資本利益、個人利益,真正的開放談何容易。宏觀的大數據是國際、國家層面的戰略問題,對于一般人來說,可以了解,有條件時可以參與,但不大可能掌控的。
我原以為《大數據》會是一本理論書籍。讀下去才發現該書很像西方的教科書,運用案例和講故事的方式,把美國數據開放、收集、使用背后的立法故事,公民故事,技術故事,商業故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令我大開眼界。而更讓我驚訝的是,《大 數據》并不是技術類的書籍,它的著重點是公共管理,是在談數據信息的公開,如何公開,如何收集,如何使用。對我們現在 如何推動政務信息公開,財政支出公開,如何更好地發揮政府部門的數據服務民生,如何更好地實現社會公益組織與政府的和 諧互動具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不過,這本書取名《大數據》有些取巧。現在大家所談的大數據是誕生于電信、金融、互聯網等商業企業的現象,而本書關注點在美國政府的信息公開的歷程以及數據對美國政治治理的影響。如果從全書的篇幅來看,全書正文十章,算上前言、尾聲等 共十四章,只有第四章講商業智能的部分內容和我們現在通常意義下所關注的大數據的內容相一致,占全書篇幅不足10%。其 他部分講美國的信息公開的歷程,雖然講得很細,但是離國內的讀者還有點兒遠,尤其是和政治與法律相關的內容只能讓我們 羨慕嫉妒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