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10月27日上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形成了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也需要深化改革。各地區各部門務必抓緊抓好,切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的能力和水平。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發展進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區”,呈現出改革當先、發展為民的良好態勢。“改革”尤為重要,“依法改革”更是不可小覷。如何啟動深化改革這艘“巨輪”,駛入正確的航行軌道,是不容忽視的課題。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勝利結束,作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黨中央在新形勢新任務下作出的治國理政戰略部署,習總書記將三中、四中全會形容為“姊妹篇”,其意義就在于,這不僅是黨治國理政的全新起點,更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力量。
當前,中國的經濟騰飛早已令世界矚目,但凸顯的問題也日益嚴峻。將全面深化改革當成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第一塊“試金石”,其中的意義不言而喻。因此,我們更要描繪出中國法治理政的的新樣本,一方面要構建公平正義的法治平臺,讓改革“有法可依、依法有據”,另一方面,更要將法治力量轉化為源源不斷的改革動力,才是實現國家和人民長治久安的應有之義。
此外,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法治進程無疑是給改革提供各種更為合理的“明細”,為改革“破荊棘”、為發展“強效率”。在這個意義上,“深化改革”這一“大數據”在不斷翻新,而我國的“法治代碼”也必須急速跟進完善,避免法律懸空、制度空轉,才能讓深化改革的巨輪駛向正確的航線。
再者,當法治“有據可循”時,如何進一步的達成社會共識,更多地把現有的“法治代碼”轉化為改革中的“馬力”,仍是依法治國“上半場”遺留的問題。可以設想,在改革某一個項目前仍是制度空轉;決策時還是層層匯報、各種程序;“有據可循”仍需“文山會海”,那改革的引擎終將被拖累。更為關鍵的是,各種不信法與不守法的牽掣,會鈍化法治對于深化改革問題的鋒利與敏銳,從而導致失去挖掘當前法治素材、尋求依法促進改革的勇氣與擔當。
“舟楫相配,得水而行”。在筆者看來,依法治國不僅是改革的動力、安邦的基石,更是我們國家邁向現代文明的標志。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當下,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堅持法治與改革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才能將改革的“大數據”捋順。我們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法治代碼”必將在精心培育下呈現美好前景,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勢必美麗綻放、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