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對于風頭正勁的P2P而言,潮水還在迅猛上漲,但已經有弄潮兒露出了裸泳的身姿,不時曝出的詐騙、“跑路”等丑聞,讓追逐高利的投資者夢碎。
在互聯網金融的風口上,P2P這一概念還能飛多遠?隨著市場競爭激烈化,誰會在洗牌中真正勝出?
“跑路”事件頻發
伴隨P2P(Peer-to-peer)網貸火爆的是,“跑路”名單也在不斷刷新。
90后老板、上過央視、跑路,在這些字眼的渲染之下,10月中旬,四川一家P2P平臺——鉑利亞被曝光拖欠投資人7000多萬元,負責人失蹤。整個“十一”黃金周,全國發生了溫州“融易財富”等5起跑路事件。
實際上,對于P2P而言,跑路早已不再新鮮。根據網貸之家的監測數據,從2013年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已有122家平臺出現資金鏈斷裂、欠款、跑路等問題。
諸多跑路案中,網贏天下涉資最多,該公司累計1.67億元資金去向不明,受害人1009名,近期已經立案開審,被稱為P2P網貸第一案。但該公司負責人依然在逃,而庭審被告均否認“非法集資”。
在此之前,重災區主要集中在廣東、浙江和江蘇等民間資本相對活躍的地區,但今年以來,北京地區也開始陸續發生P2P跑路問題。
不過對于跑路事件,業內看法不一。
“大部分跑路的都是偽P2P,哪里算是P2P。”一家P2P創業公司人士告訴記者,P2P近兩年發展很快,但整個行業有些魚龍混雜,一些騙錢的人也跟著進來了,但其目的并不在于長久地做好一家公司。
該人士表示,P2P行業看起來門檻很低,很容易進來,但要活下去,把公司做起來卻很難,面臨太多層面的問題,比如融資項目、風險控制、尋找用戶等等。
“一些P2P就是非法集資,只是披著互聯網金融外衣。”一名互聯網業界人士告訴記者,互聯網金融成了投機甚至不法勾當的機會,用行業的話說,在這個風口上,“很多豬都飛了起來,但現在有的開始往下掉。”
一位不愿具名的深圳P2P公司人士告訴記者,現在行業還沒有正規化,存在亂象。“有的P2P公司違規操作,實際上沒有債權標的,制造虛假債權讓人來投;還有些平臺利用P2P進行自融;還有些公司沒有實力,經營不善,導致風險失控,然后不得不跑路。”
互聯網助推劑
對于P2P行業而言,余額寶引爆的互聯網金融無疑是一個強大的助推劑。
“P2P能夠迅速發展,很大程度上要感謝余額寶。”上述P2P創業人士告訴記者,余額寶重新定義了人們的消費和理財習慣,大家發現在銀行存款之外,還可以通過互聯網產品理財,而相比余額寶等產品,P2P投資回報率更高,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
實際上,P2P在中國已有近10年發展,不過之前一直都發展相對平緩,2013年一度被定義為“互聯網金融元年”,引爆了貨幣基金、眾籌、P2P、網絡銀行等眾多業態。
“對投資者來說,放銀行定存一年也就3個點,做理財也就5-6個點,投資P2P,即使是低利息貸款,年化收益也能夠達到8-9個點;對借貸方來說,信息更加透明,有時候,貸款利率甚至比銀行還低;最為重要的是,P2P非常便捷、快速,如果解決了公信問題,對金融業是一次革命。”上述深圳P2P公司人士表示。
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2014中國互聯網金融報告》顯示,2013年以前,P2P網貸平臺數量不足200家,成交總額約200億元,網貸投資人規模約5萬人。無論從投資規模或參與人數來看都是小圈子游戲。
2013年以后,P2P網貸以平均每天成立一家平臺的速度增長,截至2014年6月,平臺數量達到1263家,半年成交金額接近1000億元,接近2013年全年成交金額;有效投資人超過29萬人,比2013年以前約增長3倍。
賽迪顧問分析師徐錕告訴記者,目前全國有P2P平臺2000多家,平均每天成立3-4家,而今年累計交易額預計會爆發增長至2000億元規模。
“最顯著的變化是,目前越來越多背景雄厚的企業和集團入場,包括國資、銀行、上市公司、地產商、IT巨頭等多元背景。”徐錕介紹,今年9月新上線的P2P平臺中,就有4家國資背景、1家IT上市公司背景企業。
“飛豬”還能跑多遠
在互聯網金融的風口上,P2P這一概念還能飛多遠?
“什么時候洗牌就很難說了。”上述深圳P2P公司人士認為,比較可能的情況是,銀監會出臺相關明細、比較嚴厲的措施,可能會有市場調整;如果監管明細要求不是很高的話,大部分P2P方式還是能存在的。“但監管政策一出臺,就死一大片的可能性不會太大,相關監管政策出臺,可能會抬高行業準入門檻。”
該人士認為,P2P可以參照信托歷程。信托最初也是一千多家,經歷了幾個過程之后,現在也只剩下60多家。“目前的基調是不會頒發牌照,但在未來幾年或者十幾年會不會頒發牌照,還是未知數。”
長江商學院教授陳龍則認為,由于目前仍存在嚴重的金融傾斜,短期之內又不能很快改變,所以包括P2P在內的互聯網金融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不過,要做好互聯網金融,需要解決風險控制、征信等核心金融問題,這個時候擁有大數據和云計算能力的平臺公司,會更加具有優勢。
網貸平臺積木盒子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整個行業還是積極向好的,還處于大家一起把行業做熱的階段。國家雖然還沒有明確的監管政策出臺,但在大的框架方向上,還是支持P2P等金融業務創新。”
“在整個行業正規化、洗牌之前,P2P行業空間還是很大。”上述深圳P2P公司人士表示。
鏈接
誰是最后的贏家
伴隨著P2P火爆,入場淘金者越來越多,除了早期P2P創業者,包括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公司、風險投資等紛紛涌入P2P行業。從今年年初,不少P2P平臺開始進行A輪、B輪融資,甚至有的平臺放出風聲要上市融資。
與此同時,互聯網公司也開始布局這一市場。
今年4月初,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目前已更名螞蟻金服)成立了“招財寶”平臺,作為余額寶之后互聯網金融第二彈,開始以平臺的方式運作,接入更多第三方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收益率也超過之前的余額寶。
另一大互聯網巨頭百度公司,在“百發”、“百賺”等基金產品項目之后,也開始切入到“消費信貸市場”,9月份百度攜手中影、星美等機構成立的“百發有戲”成為首個試水平臺之后,后續還將推出更多的消費信貸平臺。
除了兩大巨頭,其他互聯網公司和部分IT投資機構也開始陸續切入到P2P等互聯網金融領域。
2014年9月,小米公司宣布領投P2P網貸平臺積木盒子B輪3719萬美元融資,而在今年2月份,積木盒子獲得了銀泰資本的A輪融資,規模為千萬美元。
10月15日,P2P網貸垂直社區網貸天眼宣布,獲得聯想控股旗下君聯資本千萬美元A輪融資,而君聯資本方面已經明確表示,P2P行業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截至目前,已經有二三十家P2P平臺獲得風投。不過對于P2P監管,依然沒有相關明細政策出臺。不少市場聲音認為,隨著監管未來趨于明朗化,P2P本身市場結構優化、重整,可能會導致新一輪市場洗牌。
在賽迪顧問分析師徐錕看來,隨著各種資本進入,P2P行業逐漸分化成三大陣營,大佬系、土豪系以及當前炙手可熱的風投系。不過,目前獲得風投的P2P平臺大多尚未具備完善的風控能力。“風投系起步晚,因海外背景可能不太接地氣。在線下調研方面,比較依賴第三方平臺和擔保公司,自身掌控力不足,可能面臨風險,但自建風控和調研網絡又非一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