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十屆中國南京國際軟博會閉幕,85個項目簽約,總投資283億,為歷屆最高。本屆軟博會匯聚了國內外1100多家軟件企業,一個全新的世界撲面而來,足以從中捕捉行業和社會的發展趨勢,感受信息消費是如何走進普通人的生活。
“大智移云”,重塑世界
“亞信科技,投資4億”“新浪,投資4億”“斐訊研發,總投資6億”……軟博會簽約現場,主持人報出一長串項目名稱,軟件業仍呈大幅增長之勢。
今年上半年,南京軟件銷售收入超過1500億元。去年,經國家工信部最終核定的南京軟件業務收入達到2309億元,全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增加值率高于鋼鐵、石化產業4倍以上,占全市GDP比重達11.4%。目前,軟件從業人員達到50萬人。
南京市經信委副主任翟勝強介紹,軟件業是新興產業,但在軟件產業內部也有傳統和新興之分。南京傳統軟件業優勢領域得到鞏固發展,像電力、通信和交通軟件,分別占到全國份額的50%、30%和20%。而這兩年,南京軟件產業連續保持25%以上的增速,新興軟件領域功不可沒。
當天上臺簽約的12大項目,大多屬于“大(數據)智(智能化)移(移動互聯網)云(云計算)”。移動互聯健康管理、云氣象、空氣質量預報、粉塵監測、遠程家教……簽約現場和展覽會上都描繪出這樣一幅場景:世界正在被一張看不見的網重新架構,在這張網上,個人的需求正在被發現,被滿足,伴隨這個過程,各種信息服務應運而生。
大數據,網絡中流淌的“石油”
去年,在全國軟件行業中,數據處理和存儲服務收入猛增,達5482億元,增速35.9%。
從國際巨企到地方創業的中小型企業,各路人馬都圍繞著大數據“跑馬圈地”。除微軟、甲骨文、惠普、IBM等跨國企業外,國內企業亮出了全影全息地圖數據服務平臺、最新的雙引擎電網實時數據庫等多個大數據產品。
亞信是國內首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高科技企業,做互聯網起家,是亞洲最大的通訊軟件和服務提供商。亞信科技南京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馮先宏介紹,亞信建在南京的基地,核心業務就是大數據。
借軟博會,南京成立大數據產業基地。基地運營負責人錢堃告訴記者,大數據現在成了被爭搶的“石油”。基地已引進企業36家,預計3年左右,基地產值將達到10億元。
更多的數據要“變現”,還有待時日。三寶科技展出了一款智能柜,就如超市的存包柜,快遞員把包裹扔進去,再把開柜密碼發給主人即可,解決了包裹簽收難題。智能柜免費,而三寶的所得是能獲得有關快遞的區域、時間、頻次等相關數據。一位推廣人員說,目前還不知道這些數據有何用處,先采集到手再說,相信遲早會有人為這些數據買單。
信息和開放,改造傳統的魔棒
一只塑料寵物喂食器,至多幾十元,但添上傳感器、攝像頭,再加上手機軟件,遠程遙控,這款喂食器售價上千元,還供不應求。主人愿花這個錢,換一趟安心出游。
在軟博會上,類似的產品隨處可見。傳統產品,加上互聯網的信息服務,一下就打開一片新市場。一家科技公司推出3D虛擬教育軟件。戴上眼鏡,可以身臨其境地邁步入空、進入人體、觀看各種設備內部構件。這還不夠。推廣人員說,公司要建設開放式平臺,讓使用者都能自由進入平臺貢獻課件,像維基百科網一樣,人人奉獻、人人共享。
四天的軟博會,壹枱智能鋼琴的展臺前,人氣始終很旺。中國鋼琴產業的競爭已趨白熱化,但這架鋼琴今年一推出,在天貓的鋼琴銷售中就躋身第一。鋼琴連上IPAD,就像站了一位陪練老師,兩萬多首琴譜,從易到難,手把手教,想怎么練就怎么練。
走馬軟博會,可以發現“中國制造”要重新獲得價值,關鍵詞是信息化與開放共享。在信大高科的展臺前,不少觀眾對空氣質量預報系統興趣濃厚。目前還不能發布非官方的空氣質量信息,但如果個人、企業的監測儀形成一定規模,那后臺數據自動就能預測出某個區域的空氣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