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是數字化生存時代的新型戰略資源,對國家和社會發展作用巨大。我國應大力推動大數據研究及產業發展,并以此帶動決策機制及社會經濟各項事業的發展與變革。”在日前舉行的“西安交通大學環保大數據研究中心”揭牌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應洛如是說。
汪應洛表示,當前全球正處于一個數據量暴增的時代。從長遠來看,大數據的發展不僅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會帶動決策機制的變革,促使從經驗決策、量化決策向大數據決策轉變。“應當說,社會上的每個單位都有大量數據,但并不是每個單位都有能力把這些數據用好,因此催生了大數據產業。”
在汪應洛看來,大數據是數字化生存時代的新型戰略資源,正在改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對國家和社會發展作用巨大。近年來,大數據引起各國科技界、產業界和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
例如,美國于2012年啟動“大數據研發計劃”,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能源部、國防部等6個聯邦部門和機構共同提高收集、儲存、保留、管理、分析和共享海量數據所需的核心技術,擴大大數據技術開發和應用所需人才的供給。目前,美國已形成龐大的大數據產業,在企業發展、國防建設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我國大數據研究起步稍晚,但已引起國家高度重視。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門正在共同研究如何發展大數據核心技術,以充分利用數據這一戰略資源。“我國經濟規模如此之大,一旦有了大數據分析工具,會使經濟有更快、更大規模的發展。因此,中國應大力推動大數據研究及產業發展。”汪應洛強調。
對于高校在大數據研究和產業發展中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汪應洛有著自己的見解。他認為,高校開展大數據研究,一定要緊密結合國家改革發展的需要。例如,老年病、慢性病等疾病都需要通過大規模的數據分析找出規律,從而對其開展診斷和治療,并以此推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大數據研究不只是科學研究,更是一項面向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事業。”
為此,汪應洛建議,大數據研究一定要發揮多學科交叉與融合的優勢。例如,管理、數學、信息等學科的研究重點有所不同,有的研究如何挖掘和采集數據,有的研究數據管理與分析,它們既有分工,更有合作。要想運用大數據作出科學決策,就需要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
他還表示,要加強與國際知名學術組織、高校、研究機構的合作與交流,密切關注和跟進大數據相關領域的研究熱點,推進與該領域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的交流與探討,提升我國大數據研究的水平和影響力。在大數據研究領域,如何實現從“跟跑者”向“并行者”“領跑者”轉變,這其中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目前,我國還沒有大數據相關學科目錄培養專門人才,只能借用現有相關專業,培養大數據方向的人才。為此,汪應洛強調,大數據研究和產業發展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人才,這是當務之急。“我國需要盡快建立一套完整的大數據人才培養專業體系、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