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數據時代下,物聯網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業界對于物聯網的關注,并不比大數據要少。
如果你認為自己擁有大數據勝于物聯網,那么你就不會對此視而不見。大批設備與大量、高速、結構化的物聯網數據結合在一起,將在數據存儲、處理和分析領域創造出更多挑戰。對于想深入洞察物聯網用戶活動的企業來說,所有的數據都需要以某種方式存儲和分析。
公司可以考慮采用某種數據庫服務(DBaaS)來促進數據的采集和管理。企業能夠越早地開始分析數據,它們就能派生越多的商業價值。
在知道如何使用的前提下,技術仍然扮演決定性角色
有沒有誰在擔憂,一個任何東西都有傳感器連接到互聯網的世界會不會太過復雜而失去了原有的美麗?如果我們不能搞清楚如何操作VCR和無線路由器,當我們的汽車、冰箱、運動鞋都連接到互聯網的時候,又怎么能知道如何校正它們發出的錯誤信息?是否可能我們正在創造一個新世界的路上奔跑,在這里我們擁有的很多東西都失靈,而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怎么修復它們。
不管怎么說,創新的步伐將持續加速,不僅充滿復雜變化,而且給我們提供前人無法想象的效率和效益。這就是我們接受和采用這些創新的方式,這最終決定了這些創新的有用性。毫無疑問,如果正確使用的話,物聯網幾乎可以讓任何東西變得“智能”起來。但是,如果沒有適當的技術標準和政策,其反作用能輕易地扼殺創新。
面對任何新技術的轉變,我們應當期待并擁抱迎面而來的變化。
對于物聯網,我們有如下的期望:
建立標準,當公司擁有物聯網的能力時,它們就有義務參與制訂規范如何使用所歸集數據的一些政策,并與員工和用戶分享這些政策及其負擔的安全責任。它們還必須充分認識上下文語境數據隱含的社交和隱私意義。
提供安全隔離,如果任何“東西”有一條到互聯網的連接紐帶,那么,能夠物理地隔離、管理并且保護好每件東西各自的安全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當確保某個物體的數據安全時發現有惡意的行為,那么我們應該能夠立刻斷開它與互聯網的連接。我們需要逐步形成安全標準,不僅支持確保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和檢驗信息的完整性,而且支持將安全模塊植入物體自身。這將允許軟件開發人員創建安全、有界限、并且能保證兼容性的代碼。
實行“安全區”方案,很多物聯網設備將連接到使用嵌入式處理器的互聯網上,而這些處理器將處理靈敏度日益提高的數據。要想真正地保護這些設備的安全,將要求在硬件和軟件應用之間建立緊密協作。類似ARM和AMD這樣的半導體公司正在研發與處理器結合在一起的“信任區”技術,允許應用來控制對某些功能和周邊設備的訪問,并創建一個更安全的操作環境,防止黑客進行非法克隆或固件升級。
為真正的大數據做好準備,網絡技術和標準必須逐步進展,這樣數據才能在傳感器、電腦和設備之間自由地流動。聚合和分析數據的技術工具,以及數據的可視化必須提高到某種程度,大批量的數據可以由人類決策者來處理和采集,或者整合在一起來指引互聯系統的運行。
D1Net評論:
隨著物聯網在各個領域的深入應用,物聯網本身存在的潛力是眾所周知的,與此同時,物聯網也面對巨大挑戰,比如節約能源、食物分配、照顧老人等等。如果不適當的規則被實施,或者上述主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那么我們就被置于扼殺創新和削弱物聯網商業模式發展的危險之中,切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