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西世界杯正式落下帷幕,冠軍已經出現,德國隊不負眾望,終于取得了本次世界杯的冠軍,這也意味著一個新的時代卻剛剛開始。
回顧本屆世界杯,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大數據第一次全方位地滲透到比賽內外的每寸肌體之中,而不再只是電影《點球成金》中一個神乎其神的時髦名詞。
在場上,幾十部高速攝像機可以通過圖像識別技術自動識別每一個球員,記錄他們跑動、傳球等數十個小項的數據;在場下,教練只需動動手指就可以在平板電腦上看到球員的所有表現和站位、防守區域和跑動距離等數據,并據此制定與調整戰術;在場外,Vox、ESPN旗下的FiveThirtyEight和《紐約時報》旗下的The Upshot這些基于大數據的新媒體網站,相繼趕在世界杯之前上線,這幾家的定位都是通過各種數據和動態圖還原復雜事件的起因、結果和意義——22個球員10分鐘內就能產生上千萬個可供分析的數據點,世界杯是它們最適合的試煉場。
當其他球隊還在用習慣的經驗主義的方式訓練和比賽時,德國隊已經邁進了大數據時代,云計算的SAP數據庫和各類傳感器,被廣泛運用于日耳曼戰車的訓練與比賽的沙盤推演。
1996年在歐洲杯決賽絕殺捷克隊的時候,現任領隊比爾霍夫絕對不會想到,那個頭球如果發生在現在,不但會觸發億萬人的尖叫,更會觸發超級計算機億萬次的運算。但現在,他已經對這些設備如數家珍。德國球員在訓練中在鞋內和護腿板上早已裝上自動發回數據的傳感器,即便國際足聯規定不能攜帶傳感器上場,德國人仍然可以通過高速攝像機和比賽分析軟件,以可視化的方式,掌握自己和對手的所有數據。
為了更好地實施他們的計劃,德國人甚至在巴西自己建了一個訓練基地——毫無意外,它比巴西世界杯的大部分基礎設施更早完工。
德國人的戰術演化并不是偶然的,Tiki-taka綿密的三角短傳融入德國足球傳統的快速沖擊打法,很大程度上是運算和統計科學的外化表現。
夢三時期巴薩的足球美則美矣,已如程序般精密,但那仍有賴于梅西、哈維、小白和布斯克茨之間血濃于水的長期默契。
相比之下,德式Tiki-taka則多少帶上了幾分凜冽的美感——盡管,他們在場外的情感表達和常人無異。屠戮巴西時,他們進球后的慶祝一如往常,既沒有額外的興奮,也沒有常人想像中的顧忌,東道主在他們眼中仿佛只是一串代碼。當然,還是亂的。
德國足球已經借助大數據開始了進化,他們的決賽對手阿根廷則似乎還處在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草莽年代。副隊長、精神領袖馬斯切拉諾在1/4決賽前的宣言,可以被視作這支球隊氣質的一個縮影,當時他把打1/4決賽比作“吃屎”,“我們已經吃了24年屎了,我不想再吃了!我們要進半決賽!”足夠粗糲,卻也足夠激勵人心,阿根廷連斬比利時與荷蘭這對鄰居挺進決賽,馬斯切拉諾最后時刻阻擋羅本時甚至拉傷了肛門,既是笑談,亦是美談。
2006年德國世界杯1/4決賽,德國隊在點球大戰擊敗阿根廷,萊曼那張記載了阿根廷球員點球習慣的小紙條立下奇功,這是德國人熱衷于數據收集的縮影。8年后,當阿根廷門將羅梅羅在點球大戰中同樣掏出小紙條時,人們以為阿根廷從德國佬那兒學到了這招,事后才發現,那張紙條上,只是他的妻子在2008年給他寫的祝福語。
數據不是幾臺機器和幾個程序,而是一種思維體系。阿根廷人不會、也無意學習德國人的數據化思維,如今的德國隊也不會像阿根廷那樣,圍繞一個人來打造自己的戰術,他們相信,只有分散責任才能分散風險、降低出錯概率,只有“去中心化”才是大數據時代的未來。
在凌晨的最后一戰中,很多觀眾都能看出是一場反差鮮明的有趣比賽,它是粗糲與精細的碰撞,是激情與冷酷的對決,是“一個好漢三個幫”式的傳統足球與人機合一的高科技足球之間的比拼——冥冥之中,N記的廣告早就預言了這場比賽。
D1Net評論:
縱觀本次世界杯,很多難忘的時刻都歷歷在目,顯而易見,本次比賽,并沒有像預期宣傳的那樣正邪分明。高科技并非站在人類的對立面,追求更高的效率和更少的差錯,這種追求進化的欲望,和足球所帶來的原始沖動一樣,何嘗不也是一種人類的本能。由此可見,有大數據,也要有二頭肌,才能構建美妙的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