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一則新聞讓很多人激動,就是阿里云與中國氣象局達成戰略合作。新聞中關于雙方合作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1、阿里云為中國氣象局公共服務中心提供云計算服務,并與氣象局搭建“中國氣象專業服務云”;2、雙方合作挖掘氣象局60年來的氣象數據,為各行各業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3、阿里旗下的高德、支付寶、旺旺等產品將參與傳播各種氣象信息。
新聞的內容確實讓人興奮,如果中國氣象局和阿里云真的能形成這樣一種深度的合作,將氣象數據可以進行大數據分析,可以形成的商品種類和提供的服務模式將遠遠大于現在。而參與者,也將不僅僅是中國氣象局和阿里云,也會有更多的第三方企業,這將會形成一個巨大的價值鏈。
那么國家部委首次采用民營科技公司提供的云計算和大數據服務,到底能帶來多大的價值?到底能在各行業內掀起多大的波瀾?恐怕這里記者要潑個冷水了,這也許只是我們自己的一廂情愿了。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掌握了多少氣象數據?
先來看下這次合作的雙方,一是阿里云,一是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公服中心)。
公服中心的前身是中國氣象局影視宣傳中心,屬于中國氣象局的直屬事業單位。其主要的職能按照其官網的解釋是面向國家級媒體的氣象信息發布傳播服務,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預警信息服務,面向交通、電力、水文、地質等行業的專業氣象服務,風能、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氣象服務、氣象科普及氣象服務評價等業務服務等各項任務和職能。
記者也和中國氣象局的相關負責人確認了下公服中心和國家氣象局的關系,總的模式是這樣:國家氣象局將一些氣象數據發給國家氣象中心,以快速地向全國各地提供相應的氣象服務。而之后氣象中心會將相應的信息給到公服中心,公服中心則會形成更多的數值氣象預報產品,提供給更多的行業。
從上面的邏輯不難看出,公服中心應該沒法掌握中國60年來的氣象數據,并和阿里云一起做相應的大數據分析。
雖然很多氣象數據不屬于機密,但是記者也從中國氣象局了解到,一些敏感地區的或者一些敏感的數據,即使是氣象內部人員也需要提出申請。也就是說公服中心也未必能拿到所有的氣象數據,所以也就很難真的與阿里云進行相應的大數據合作了。
所以,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所謂的“氣象大數據”還只是一個相對概念性的東西,其實就連中國氣象局自己也沒有做到“氣象大數據”。之前記者也采訪過中國氣象局信息中心的副總工程師沈文海,也了解過目前氣象的數據還是一些“感知”數據,是一些探測數據。對于數據的應用還主要是天氣預報、氣候預測以及氣象服務,還遠沒有達到大數據的內涵。
阿里云提供的云是怎樣的一個云?
在關于雙方的合作用,目前實在可以看到的就是阿里云向公服中心提供相應的云計算服務。
公服中心雖是中國氣象局的直屬單位,但還是相對獨立的一個部門。中國氣象局信息中心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服中心一般很少向我們提出計算資源的需求。”
按照相關報道,目前中國天氣網、臺風網率先遷移到阿里云的平臺上。公服中心的業務機構主要設為兩個二級中心和六個業務室,其中兩個二級中心分別為氣象影視中心和氣象網絡中心。中國天氣網和臺風網屬于氣象網絡中心。
而據了解,目前公服中心希望將數字預報產品的格點密度加大,所以這意味著需要更大量的計算資源。阿里云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也如新聞中描述阿里云是免費向公服中心提供大量的計算資源。
這也是記者認為阿里云在此次合作中最大和最顯現的價值。
而至于阿里云將和中國氣象局一起搭建“中國氣象專業服務云”,我們還只能拭目以待,畢竟這次合作的還只是公服中心,并沒有擴展到整個中國氣象局。
這兩年,中國氣象局也從內部調整自己的IT架構,主要的思路是將原有的縣級業務系統的運行地點集中到省氣象局,由專業水平較高的省氣象信息中心負責運行維護。這就自下而上簡化了原有的氣象機構,自上而下集中了IT管理。而事實這個模式的基礎是云計算,不難看出,中國氣象局也在探索一條自己的云計算之路。
與阿里旗下其他產品的合作帶來應該是增值服務
此次合作中的第三個重點,應該就是阿里旗下其他產品諸如高德、支付寶等的引入。其中高德應該是最能引起記者興趣的,將地圖和氣象數據聯系起來,能產生多大的化學反應呢?
當你開著車、用著高德導航,是不是隨時可以預見前面路段的天氣情況?聽上去還是很不錯的體驗。其實實現難度不大。公服中心原本就有很多成型的數值預報產品,與阿里云的合作正好可以將自己的預報格點變得更密,比如在高速公路上,可以幾十公里、甚至幾公里就提供一個預報消息。當然這個也可以和一些運營商合作,運營商將這些氣象信息短息到相應的車主。
因為運營商更清楚,哪些車在哪個路段,可以推送哪些信息。
上從面看出,上周的這則新聞多少有點吊我們的胃口了。其實氣象大數據一直是無論是中國氣象局自身,還是其他的一些行業,都亟需和渴望去探索和涉足的領域。只是目前國家對于氣象數據的探測還更多是樣本型的,這些數據所能形成的價值也還只是表面和單一的。氣象大數據的真正內涵應該是借助這些數據能挖掘出一些不一樣的應用模式。而這個目標的實現,得從數據收集、分析各個層面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