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與阿里云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挖掘氣象大數據的深層價值;海量氣象數據將通過阿里云計算平臺,變成可實時分析應用的“活數據”。
當你在暴雨中行駛,地圖軟件會提醒你:“前方道路已嚴重積水,您的車輛駛入可能會遭水淹,建議您繞道文三路。”這并非好萊塢電影中的場景,而是不久的將來,高德地圖將實現的重要功能。
27日,中國氣象局與阿里云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挖掘氣象大數據的深層價值;海量氣象數據將通過阿里云計算平臺,變成可實時分析應用的“活數據”。據記者了解,這也是中國國家部委首次采用民營科技公司提供的云計算和大數據服務。
2013年7月,亞馬遜擊敗IBM,贏得美國中央情報局6億美元云計算的合同,引發轟動效應。阿里云此次為中國氣象局提供服務,亦被視為中國云計算應用領域的標志性事件。
來自國家氣象局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每年新增的氣象數據達到PB量級(1PB=1024TB,1TB=1024GB),較上世紀90年代增長了數千倍,并仍在快速增長中。存儲和處理這些數據,需要海量的計算資源。
“這些氣象大數據就像油田,云計算就是鉆井和煉廠,沒有云計算就只能守著成片的油田干著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國科技公司云計算專家向本報記者分析稱:采用云計算服務,中國氣象局可以避免資金巨大、周期漫長的IT系統投入。
上述人士稱,如果不采用云計算架構,即使中國氣象局投入巨大資金和人力,也只具備存儲這些PB級數據的能力,根本就不具備進一步挖掘、利用大數據的能力。
根據前述合作協議,除了為中國氣象局提供穩定、高效的云計算服務,阿里云還將提供技術支持,與氣象局共同搭建“中國氣象專業服務云”,面向有氣象數據需求的企業提供專業化的云計算服務。通過開展大數據合作,雙方將融合中國氣象數據和阿里集團積累的海量商業數據,形成精細化的數據產品對外開放。
“氣象大數據不僅可以讓人們知道天氣,更重要的是幫助企業從天氣中減少損失或盈利。”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副主任潘進軍向本報記者表示,國外的氣象大數據應用已經比較成熟,英國的氣象服務已經全部商業化,年產值達到2600億美元,美國1600億美元,日本100億美元,而中國只有6億美元,專業的氣象數據服務在中國市場前景巨大。
氣象大數據將帶來哪些具體的應用場景呢?
根據默克公司的應用,其提前半年多掌握了美國地區3月份的氣象信息,并預測溫暖的空氣將帶來花粉等過敏因素,默克公司加大了過敏藥的宣傳和供應,由此帶來數百萬美元的額外銷售額。
而前述接近該項目的人士分析,天氣預報將變得更加精準和人性化。
區別于以往簡單的路況播報和最短路線查找的單線條導航,高德地圖利用云計算和大數據,將實現多維度的立體GPS導航功能,打造“實時交通+實時天氣”的服務模式,實現精準到每平方公里的天氣預報。換句話說,未來,打開高德地圖,坐在車中的你聽到的將從“右轉進入高速公路”演變為“右轉進入高速公路,前方500米處有霧霾,前行30分鐘后可能會有小雨,請小心駕駛”這樣融合交通路況與天氣的綜合服務。
另一方面,利用天氣數據分析天氣對業務的影響,已經成為物流預測分析的重要元素。早在2013年10月,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就與菜鳥網絡建立了深度合作,并且利用天氣數據成功地保障了“雙11大促”物流平穩。
頗為有趣的是,淘寶也計劃將銷售數據和對應時期的天氣現象進行對比分析,即可開發出針對不同產品的銷量指數,比如羽絨服指數、針織衫指數、口罩指數等。如果這樣推行,商家可以通過天氣預報,預測某些區域未來半年的熱銷品,有針對性地進行生產備貨和宣傳推廣。
由此,“看天吃飯”變成更有效率的“看數據吃飯”。這些指數化的氣象數據,甚至能對判斷宏觀經濟走向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