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用2013年下半年的數據進行過測試,正在走招標流程。”江蘇省常州市職工醫保基金管理中心主任彭偉中5月底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按照人社部的有關要求,各地人社系統都要進行基本醫保醫療服務監控和數據挖掘系統建設,時限是2014年底。
這是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漸入困境的情況下,人社系統控制醫保花費的又一新招。通過嵌入式的監控軟件,實現對醫保支付的實時監控,促進診療合理化,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這一系統建設,不僅將極大地提升人社系統對醫保的管理能力,增加其在醫保管理并軌之爭中的分量;其中所包含的基礎數據的積累及其標準的統一,也將為未來醫保實現第三方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不過,人社系統的設想還面臨醫療機構的強大博弈。整體上處于壟斷地位的公立醫療體系不改革,醫保能夠發揮的作用必將受到限制。
技術倒逼管理
人社部籌劃建設基本醫保醫療服務監控系統,始于2012年下半年。這一年2月,上海所爆發的“秦嶺事件”,以一種非常戲劇化的方式,展現了總額預付制度在實施過程中被扭曲的惡果:不分青紅皂白地頻頻推諉重癥患者。
但是醫保基金的日益捉襟見肘,又使得控費如箭在弦。彭偉中介紹,常州市城鎮職工醫保和城鎮居民醫保共有120萬參保者,醫保基金年繳費27億-28億元,支出在25億-26億元,非常接近當年平衡點。而在全國其它地方,近一兩年也頻頻傳出醫保基金當年“穿底”的消息。
2012年9月,人社部開始部署有關工作,并在2013年發文《關于印發醫療服務監控系統建設技術方案的通知》(人社信息函[2013]26號),要求各地盡快開展工作。
而以杭州等17個試點為代表,醫療服務監控系統采用專業軟件智能審核,不僅能夠提高處理批量,更能夠做到實時審核——全國醫保試點城市江蘇鎮江的社保中心副主任史曉祥告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醫保尚未能完全做到實時監控。
人社部此次力推的基本醫保醫療服務監控系統,還將構建醫保的基礎信息庫,覆蓋藥品、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疾病、就診結算等10類400余項指標,為人社系統對醫保的精細化管理奠定了數據基礎。
該系統還將直接惠及國家力推的大病保險工作。“大病保險制度的設計,就需要對基本醫保的數據進行非常細化的分段分析。”江蘇省太倉市醫保結算中心主任錢瑛琦說。
博弈醫療機構
除了前述基礎信息庫,擬建的基本醫保醫療服務監控系統,另一核心內容就是可靈活配置的監控規則庫。人社部要求通過收集各地醫療服務監控工作的實際經驗、定點機構管理辦法,整理出較為完備的監控規則庫。
據了解,人社部整理出的監控規則包括針對頻繁就醫、超高費用、超量用藥、過度診療、重復診療、不合理用藥、不合理入院、冒名就醫、虛假就醫、分解住院等類別的監控規則241條,分析規則294條。
但各地對此會有因地制宜的增刪。比如江蘇省人社系統就把相關規則精簡為64條,又在“其它違規行為”中分別列出空掛號次數過多、本院職工就診累計次數過多、資質不符的醫師提供門診大病服務等非常細化的監控規則。
除了項目的增減,人社部設想的這套系統還能實現監控規則的靈活定義,支持監控對象、業務場景、時間周期、閾值、醫療類別、險種類型、醫院等級、疾病分類等多項參數設置,以適應各地實際情況。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有的省會統一開發規則庫,有的地方則將招標權下放到地方,由政府部門負責采購商業化的嵌入式監控軟件。無論哪一種形式,相應的監控規則都被人社系統的醫保經辦人員視為得力助手。
但外界對此的看法不盡一致。“就江蘇一個省,從北到南的用藥習慣都不同。”江蘇省醫藥商業協會的負責人表示,規則利用得不好,要么容易引發糾紛,要么會加大醫保中心的人工復核工作量。
而三甲醫院的人士對于這一新的系統更持保留態度。“它最大的威懾力在于,有些嵌入式軟件能夠做到對不合規費用直接扣款不予支付,但醫保收入只占我們醫院收入的一半還不到。”上海某三甲醫院的院方人士說。
長期研究醫保改革的上海社科院研究員胡蘇云認為,目前在與公立醫院的博弈中,醫保并不占優勢,這不僅體現在經費來源上,更體現在人力資源匹配的懸殊性上,即使有技術手段監控來及時發現某些問題,但發現后及時處置的方法、手段和力量都是目前人社部門不堪承擔的重負。因此支付方式改革要彰顯其作用,需要公立醫院自身的改革來配合,也需要人社部門走出目前監管執行力量薄弱的困境,其中涉及醫保管理事務社會化委托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