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對于科技未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這個概念實際上晦澀難懂,國內互聯網企業布局方向和判定也不盡相同。百度CEO李彥宏最近拋出技術論,稱大數據真正走到了技術變革的臨界點,要回歸技術推動互聯網質變的本身,側重數據積累后的再分析和人工智能。
但另一個大佬阿里巴巴董事長馬云雖然沒有系統闡述自己的大數據理念,但從他只言片語的論斷和阿里業務動向上看,馬云更側重商業變現理論,相當于“大數據的淘寶集市”或者“數據工廠”,即借助阿里云已有的計算能力,售賣給第三方,然后讓第三方的數據繼續生長在阿里云系統上,以此滾雪球似的影響傳統經濟。
百度近日宣布正式發布大數據引擎,將包括開放云、數據工廠、百度大腦三大組件在內的核心大數據能力開放,通過大數據引擎向外界提供大數據存儲、分析及挖掘的技術能力,李彥宏指出:“技術創新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并行計算能力不斷提升和云存儲等技術產品成本的不斷降低,使大數據真正走到了技術變革的臨界點。”
這不同于騰訊CEO馬化騰和馬云的邏輯,他們看待未來,認為是“互聯網+”時代,即互聯網將向更多的傳統行業滲透,并使傳統行業脫胎換骨,這里面會有大數據的重要作用。而李彥宏則認為,除了“互聯網+”之外,另一個趨勢則是互聯網本身也在被技術改變,此前一波是移動技術,未來主要是云計算與大數據。
百度副總裁王勁則舉例闡述,現在已經有很多可穿戴設備能夠24小時每天監控健康狀況,記錄血壓、心跳、睡眠狀況、運動狀況,檢測汗液、血液,分析用戶的身體情況,并且24小時不間斷地把檢測數據上傳到大數據中心。“如果把這些數據跟醫院關聯,這些數據將產生極大的價值,至少對醫療行業意義重大。”
以此為理論背景,在設備方面,百度開始進行嘗試投資,包括智能手環、智能手機等產品。這些硬件產品多與第三方公司合作,百度出技術、出錢,甚至出人。而百度的目的就是把百度的技術,包括搜索、地圖等植入到這些硬件產品中,獲得更多數據。李彥宏把這一策略稱為“baidu inside”,類似PC時代的“wintel inside”。
但根據公開信息,馬云的“大數據集市”在玩另一種策略,阿里之前已經與東軟合作,后者的業務未來都將部署在阿里云。這意味著東軟客戶的數據很可能會進入阿里的大數據體系。而云計算層面的服務器托管、云存儲等業務也是阿里大數據業務的背書。此外,馬云入股恒生電子,也被認為是覬覦金融領域大數據的重要舉措。
“馬云的大數據布局有強烈的變現能力,在基礎領域和業務理解方面有著專注力和優勢,擅長處理結構化的數據;而百度的大數據優勢在于技術上的人工智能和互聯網行為分析,對語音、圖像和自然語言的理解是百度所擅長的”。分析人士坦言,目前來看,阿里的大數據業務產生業績比較容易,而百度旨在布局未來,與生態系統內第三方企業共建兼顧大數據堡壘。
但無論如何,如同多位互聯網大佬所言,互聯網浪潮是過去,移動互聯網是現在,但還未來得及抓住大數據時代已經逼到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