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東北部的吉林省,農民在自己農田通過撥打手機測土配方施肥平臺號碼,系統就能通過自動完成手機定位、自動回復短信的方式,實現對農民的施肥指導。
“測土配方施肥手機服務系統”是基于近十年大范圍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形成的“大數據”,并與智能手機在中國農民中逐漸普及有關系。“大數據給中國農業帶來機遇,農業會在信息化方面實現飛躍。”主管農業的吉林省副省長隋忠誠說。
吉林省自2004年逐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十年時間摸清了全省大部分土壤的明細賬。“國家和省政府每年投資2500萬元,形成全省土壤的 大數據 ,這些豐富的數據將為農民增收、糧食豐收作貢獻。”吉林省農委主任李國強說。
在農業部印發《2014年種植業工作要點》中,農業部要求各地推進配方肥到田和施肥方式轉變,重點解決“看病、開方”后的“抓藥、用藥”問題,利用“大數據”與相關化肥生產企業合作推廣配方肥。同時還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服務和新型經營主體科學施肥示范試點,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政府給土壤 號脈 、開處方,我們企業就相當于開藥店,根據配方配制化肥,讓農民來我們這里抓藥。”吉林省隆源農業生產資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鄧國臣說。利用多年來積累的土壤“大數據”,公司一方面投資數百萬元建設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系統,同時按配方生產化肥,讓農民能夠買到適合自己農田的“私人定制”化肥。
不僅僅是測土配方施肥,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農業“大數據”搜集、整理與利用的手段也在增多。“但目前政府的信息、農民生產的信息、市場信息以及科研機構的信息還是一個個孤島,信息的互聯共享還不夠。”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玉米分會副秘書長劉笑然說。
互聯網、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以及中國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加上智能手機在中國農村的普及,在移動運營商、農業企業、政府部門的共同推動下,中國農業生產中的眾多“大數據”逐漸成為農民增收、農業增產的好幫手。
“隨著4G時代的到來,移動互聯網成為最重要的信息平臺,智能手機上網在農村地區的普及率提高為智慧農業發展帶來契機。”吉林省土壤肥料總站副站長王劍鋒說。
作為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吉林省提出發展智慧型農業,構建農業信息化提升體系,在基礎建設、資源共享、專家服務、技術集成和市場服務等方面得到提升。各類涉農數據資源呈現爆炸式的增長,農業大數據正在形成。“利用 大數據 ,可以對農業管理進行適度調整、利用數據信息提高生產效率、不斷改善農業環境等。”李國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