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馬航宣布MH370航班墜落南印度洋,全機無一生還。愿生者堅強,逝者安息!作為坐過馬航的用戶,感覺馬航的管理非常粗糙,背后肯定有真相,期待真相大白。
數據!大數據!大數據拷問!
我經常說,數據拷問是挖痛點的重武器。很多創始人不太理解,最近看到愛奇藝首席內容官馬東做產品的方式,只有一個詞:數據拷問。來自《中國企業家》的封面“視頻雙拼戰”,記者袁茵,編輯是楊婧。
第一次看到馬東從傳統轉型到互聯網的產品是《漢字英雄》。第一季播出時,收視率位列全國第三,排在前面的《中國好聲音》第二季和《快樂男聲》全都是投資幾億元且有品牌延續的王牌綜藝。這幾年河南衛視也一直大手筆投入綜藝節目,但這樣的好成績的確是十幾年沒有過了。
馬東認為,《漢字英雄》能成功因為他們不斷強化“價值主張”。這個詞在視頻圈很少被提起。《漢字英雄》第一季,不斷被重復的一句話是,“這個字你會寫嗎”?它來自對社會的觀察,大部分人會眼睛一轉就開始掏手機找字,屏幕變成了承載漢字的重要介質。到了第二季,他又升級了《漢字英雄》的價值主張,從強調“寫”到強調“用”。比如,復賽中一道題目是讓選手列舉能表達“刀的用法”的字。
第二次看到馬東的產品是一個網絡劇《人生需要揭穿》。最奇葩的是,馬東為這部劇設置了用戶場景:這部劇一定不能一家人一起看,而是都市男女爾虞我詐一天后,躺在被窩里用手機看它,順便反思自己的一天。因此劇情設置上,馬東要求用“最狠”的方式揭露人性。為了適合手機觀看,《人生需要揭穿》一集時長只有20分鐘。
看看馬東“最狠”的武器就是數據拷問。
1、通過大數據的方式找用戶,甚至是找鐵桿用戶。
《中國企業家》報道:將愛奇藝用戶的性別、年齡、學歷等參數,輸入大數據系統就能分析出用戶喜歡什么內容,再研究一下這批用戶的熱搜詞,可以挖掘出一些興趣點,作為編劇內容參考。
愛奇藝的大數據顯示,《人生需要揭穿》主要“揭穿”了這么一批人——年輕高學歷都市女性;關注個人發展、熱衷個人消費;熱衷都市言情劇;受“爸爸去哪兒”影響嚴重,關注王岳倫、張亮等人群。
2、通過大數據的方式找編劇和導演。
馬東主要用大數據來驗證他的假設。首先是編劇丁丁張,她原著暢銷程度與百度指數在小說暢銷榜里非常靠前。其次是總導演王岳倫,《爸爸去哪兒》讓他火得不得了。至于演員陣容,也可以用數據甄選。這部劇里有不少新晉“男神”,除了王岳倫,《爸爸去哪兒》里的張亮、郭濤也友情出鏡。
馬東找到王岳倫時,《爸爸去哪兒》還沒播。但他用數據分析出,王岳倫導演做這種調性的東西沒問題,然后他用受眾分析法去和丁丁張對照,發現兩者是匹配的。
3、甚至用大數據方式來制作精編版。就像“今日頭條”基本沒有編輯做審核,從道理上,視頻將來是可以直接用大數據方式做剪輯的。
完全用大數據來“編劇”尚屬實驗階段,但大數據已經可以自動制作節目的“精編版”。愛奇藝上有《爸爸去哪兒》30分鐘和45分鐘兩個精編版本播放,它們出自大數據產品“綠鏡”。綠鏡誕生于愛奇藝兩個IT宅男的惡搞。2013年初,龔宇錄制《天天向上》,他們知道老板不適應娛樂節目,想知道哪些用戶能忍受龔宇的無趣,從大數據系統里抽取出幾個模塊制作了一個工具,剪出“龔宇冷場王版本”當成笑料在公司里傳。不知誰發到了愛奇藝CTO湯興的郵箱里,湯覺得很有意思,就把這個工具加以改進,做成了綠鏡。
綠鏡可以根據用戶對視頻的觀看行為數據,將長視頻中的亮點裁剪下來,自動生成短視頻版本。受流量限制,長視頻在手機上不受歡迎。編輯制作那些兩三分鐘利于傳播的短視頻,用的也是綠鏡。
大數據很兇殘吧,但前提是你有用戶,并有用戶數據。你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