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世界進入大數據時代以來,大數據對包括電影在內的各媒體之影響十分廣泛,涵蓋觀眾的偏好、類型的選擇、營銷的定位、影響力的評估等許多方面。好萊塢大片攝制成本動輒上億美元,營銷成本也水漲船高。而“精準投資”和“精準營銷”的基礎便是大數據,其中主要有年度和各檔期的票房和觀眾人次。而票房含本土票房和海外票房,不同類型影片的票房、不同分級影片的票房、不同片種(2D、3D、IMAX)的票房和不同年齡層次觀眾的票房等等。好萊塢各大公司都有專門處理這些數據的人員和軟硬件,從海量的信息中獲知與自己公司出品影片有關的票房收入及受歡迎程度等,據此確定制作方向。投資人也根據項目影片在類似題材、類型上以往的票房、人次和回報率以及相關電影公司的業績等而做出決定。
奧斯卡獎也不例外。影響奧斯卡獎的關鍵因素乃是大眾文化趣味、政治傾向和大眾娛樂趣味。好萊塢制片商通過電影市場的風向標—票房而獲知大眾的趣味和傾向,據此決定影片的題材、類型和藝術形式。影片推出后除票房檢驗外還要通過奧斯卡獎這個“專家系統”考試,而獲獎后又會對票房產生很大的影響。據測算,僅1項最佳影片的提名便可給該片從提名到最后頒獎這段時間帶來1100萬美元的票房,演員獲獎后片酬也可增加300-400萬美元,最后再激勵制片商。奧斯卡獎就這樣推動著美國電影的衍變。上述這些趣味和傾向作為大數據有具體的也有模糊的,包含在專業影評、媒體影評和網絡影評及其打分里,須加分析和整合。第86屆奧斯卡獎所遴選的2013年度美國電影票房和觀眾人次分別有7%和5%的降幅,好萊塢將根據這些數據重新調整制作策略和“申奧”影片類型。
此外還有在奧斯卡頒獎之前揭曉的各大影評獎、公會獎、金球獎等“大數據”。美國現有的眾多電影獎中,美國東西部兩大權威獎紐約影評獎和洛杉磯影評獎、由常駐好萊塢的90多名外籍記者評選的金球獎、兼有奧斯卡獎投票資格的導演公會獎、銀幕演員公會獎、制片人公會獎等獎項得主同奧斯卡相應獎得主的吻合度較高,因此可以對它們進行“云計算”并加以推斷。
微軟公司下屬一個研發部門曾嘗試用大數據對去年第85屆奧斯卡獎做預測。他們先設好一個看似簡單的數據聚合模型,然后去尋找與各位入圍者相關的數據,還做調查,最后運用“云計算”,給各位入圍者都設定好一個獲獎的概率,有第一概率、第二概率之分。第一概率者最終就是獲獎者。結果唯獨李安的獎項沒有猜對,因他被放在第二概率上。事實是李安第二次榮獲最佳導演。
在大數據時代奧斯卡獎也可以成為美國總統選舉的風向標。前年奧巴馬競選連任前,CNN把近50年民主黨和共和黨總統同奧斯卡獎和金球獎作比對,得出一個不成文的結論:一旦兩獎的最佳影片吻合,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勝出,反之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勝出。而2012年兩獎的最佳影片分別是《藝術家》和《贖罪》,CNN由此推斷奧巴馬必勝。這是政治拿奧斯卡獎作為另類“數據”而預測成功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