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推出“數據說春節”欄目,結合春運、年貨、年夜飯等話題,通過網絡運營商的大數據支持,將大數據以老百姓能看懂的方式,展現在千家萬戶的電視屏幕上,無疑是為大數據進行了一次最直接、最有意義的普及。
在這檔欄目中,我們看到由全國兩億多部智能手機移動定位出來的實時春運遷徙圖。數據顯示,大年初七,團聚的人紛紛踏上返程路。十大最熱線路排行中,有6條線都奔向北京,但主要以中短途為主。
而在馬年春節,百姓最關注的習俗前3名,分別是拜年、貼春聯和放鞭炮。在很多人的記憶里,大年三十都是在鼎沸的鞭炮聲中度過的。不過,這個年卻有些許不同。數據顯示,從2011到2014年,網友對于煙花爆竹關注度的增長速度從43%降到15%。
鞭炮少放了,可年味兒不能少。今年春節,有句話觸動了很多人:你回家不過七天,而父母可能需要等待一年。數據顯示,在如何陪父母過年的熱搜中,看電影高居榜首,其次是陪父母聊天和旅游。如果按地域分布,北京人、上海人,陪父母看電影的概率最高,可能跟這兩地新片上映速度快有關。
數據還顯示,春節期間,應聘話題的熱搜榜上,20到29歲的年輕人排在首位。他們更鐘情于互聯網和金融行業。其中,大數據工程師受關注的上漲幅度最高。而按地域分布,過年忙事業最上心的是浙江、江蘇和廣東三省。
不難看出,央視作為國內影響力大的權威媒體之一,積極推動大數據與新聞報道相結合,用大數據來洞察社會、感知社會,從數據中去發現新聞,讓人們對大數據有了更加直觀而具體的認識。“數據說春節”欄目的推出,也可以說是大數據技術在公共領域應用的一次有益嘗試。
大數據概念從兩三年前就在IT界興起,但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始終還有段距離。實際上,大數據在金融保險、醫療衛生、公共服務、交通運輸等行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與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
如今,大數據在政府領域應用的巨大潛力已經成為業內共識。政務的信息化進程,以及政務數據的透明化,將能使民眾準確了解政府的運作效率。這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同時也是大數據最具潛力的應用領域之一。
在公共服務領域,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把積累的海量歷史數據進行挖掘利用,提供更為廣深的公共服務;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對衛生、環保等領域的大數據實時分析,提高危機的預判能力,為實現更好、更科學的危機響應提供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