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航”難題逐步解決后,國產數據庫應該跨越商業層面障礙,為用戶提供統一、完整、安全的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完成系統性替代。
成為國產數據庫行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讓天津南大通用董事長崔維力既有些興奮,又有些忐忑。
2014年10月底,南大通用與IBM達成合作,獲得IBM的Informix數據庫技術授權。這一合作也是國內數據庫企業獲得國際科技巨頭關鍵技術授權的首個案例。
Informix是數據庫行業的“五大金剛”之一。在此之前,沒人敢想象,IBM能把這種“航母”級的關鍵技術授權給中國數據庫企業。
但在中國國產化替代的浪潮下,IBM走上了“用技術換市場”的道路,機緣巧合下也成就了崔維力和南大通用的歷史紀錄。
崔維力的忐忑之處在于,“航母”雖然買過來,但能不能開起來,怎么開起來,依舊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事實上,這不僅是崔維力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整個國產數據庫行業的全新挑戰。
短暫窗口期
2014年10月,IBM向多家中國科技企業開放了Power技術授權。除了南大通用的數據庫授權,另外幾家企業也分別獲得了芯片和服務器的技術授權。
而以上合作以及中國Power技術開放聯盟的成立,都是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及協調下完成。工信部副部長楊學山到會,肯定了這一系列合作對信息產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意義。
工信部的行動,源自決策層的國家安全戰略考量。“棱鏡門”之后,決策層在2014年初下定決心發展我國自主可控的關鍵信息技術,數據庫、芯片、服務器、操作系統等多個領域的政策和規劃相繼出臺。
不過,與其他幾項關鍵軟硬件技術相比,數據庫的自主可控路徑有些特殊。
數據庫軟件市場成形于20世紀80年代。過去30多年里,全球數據庫軟件市場基本由美國廠商壟斷。在中國市場,國產數據庫廠商的份額不到5%,生存壓力巨大。
“國產數據庫如果按部就班,靠自己一條一條寫代碼,達到能替代國外產品的核心服務能力,將要耗費巨大的時間和成本。”崔維力說,國內自主可控替代的窗口期就短短幾年時間,一旦失去這個機遇,將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
在工信部等行業主管部門的規劃中,也考慮到這一問題。楊學山指出,中國與IBM合作,成立生態聯盟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希望“推動中國企業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構造新的架構和模塊,實現再創新。”
對于國產數據庫行業而言,這是一條全新的發展路徑。南大通用首席技術官武新認為,如果闖成功了,或許能成為國產數據庫行業里程碑意義的探索實踐。
啟航難題
要讓“航母”啟航,并沒有想象般簡單。
按照崔維力理想中的再創新路徑,2015年讓“航母”啟航的工作,主要是吸收Informix的核心代碼,替換現有的數據庫引擎,實現與其他幾大“金剛”的兼容。在此基礎上,2016年再以市場需求為引導,不斷升級,保持與國外主流產品的技術同步。
可這條理想線路的每一步,都需要技術人員在長項目周期上持續研發,而包括南大通用在內,整個國產數據庫都面臨一個極為尷尬的現狀——少人可用。
據不完全統計,甲骨文一家公司核心技術人員超過500人,而國內包括南大通用、武漢達夢、人大金倉、神州通用等幾家主流數據庫企業在內,技術人員的總數也不過500人。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工程師楊海成感嘆,靠這捉襟見肘的500人,怎么能支撐起中國國產數據庫的未來天空?
也正是這個局面,造成了國產數據庫企業在產品成熟度和市場推廣上的惡性循環。
證監會信息中心主任張野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由于大多數用戶沒用過國產數據庫,不了解、不信任國產數據庫,再加上國外公司先入為主的優勢,給中國用戶造成了一種使用上的習慣。
證券行業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張野說,證券行業的數據庫生態一直被少數幾家國外開發商占領,國產化比率極低,雖然今年國家決策層有意在證券行業率先突破,但因為使用習慣已經根深蒂固,替換效果一直不太好。
建設銀行基礎架構處技術主管孔令俊透露,銀行業也曾嘗試推進數據庫的國產化替代,但一些部門主管領導怕擔責任,使用國外最先進的產品,出了問題還“說得過去”,如果使用國產數據庫出了問題,就有瓜田李下之嫌。
沒人用,就無法在應用中持續改進數據庫產品,沒法持續改進,產品水準提升慢,市場推廣就越發艱難。
贏得市場
在武新看來,如今人才問題有望緩解。
2008年回國加入南大通用之前,武新在甲骨文公司任職超過12年,當時國內的研發人員也就在100人左右,與現在對比來看,至少人才總體數量還是保持了增長趨勢。
另一個好消息是,隨著國家對自主可控信息技術的重視,教育部以及多所高校已經有意識地在聯合數據庫企業共同培養后備研發人才,這也提振了武新的信心。
至于使用習慣和領導責任問題,國家電網電力調度中心副主任辛耀中說,出于信息安全保護的目的,政企用戶對基礎軟硬件的國產化需求已經變得非常迫切。在國家決策層的支持和鼓勵下,這兩個問題也已有所改觀。
以往在參與政府和國企央企的采購項目時,國產數據庫遭遇不公平待遇是家常便飯。而2014年以來,一些政企采購方,甚至會主動聯系國產數據庫廠商。
張野認為,基本的“啟航”難題逐步解決后,國產數據庫就應該開始考慮如何跨越商業層面的障礙,比如如何創新數據庫的商業模式,讓政企用戶替換的成本足夠低。
金融業“去IOE”的概念多年前就已提出,但一直進展緩慢,重要原因就是替換成本太高,核心能力甚至沒有可平穩遷移的方案。張野說,“國產數據庫技術水準達到了,在商業模式上也要想出好辦法,讓政企用戶能有底氣行動。”
辛耀中說,其他領域的關鍵信息技術國產替代也面臨類似的問題,或許組建一個各領域深度聯合的聯盟,共同為用戶提供統一、完整、安全的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走系統性替代的路子,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