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由在線金融搜索平臺融360和中國人民大學高禮研究院聯合舉辦的“2015年普惠金融CRO全球峰會”在京召開。來自國內外的商業銀行、小貸公司、互聯網公司、征信機構、保險公司、P2P平臺等普惠金融產業鏈上下游機構的300多名首席風控官(CRO)齊聚一堂,探討互聯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風險管理路徑,聚焦大數據風控的技術創新和商業價值。峰會上,融360聯合其他12家互聯網金融平臺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首個“在線貸款聯盟”(OLA),旨在推動“信貸在線化”的自律規范發展。與會嘉賓達成共識,加強和完善大數據風控,將促進互聯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持續健康發展。
發展普惠金融 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在CRO峰會上提出了“發展普惠金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新論點。她認為,“普惠金融與互聯網精神是非常一致的,互聯網是開放、平等、協作、分享。”吳曉靈以生動的案例說明,商業可持續的小額信用放款給許多低收入人群帶來了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讓低收入人群的人力資本變成了財富。她表示:“普惠金融可以通過小額融資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和生產需求,解決一部分社會就業問題。”
針對經濟結構調整中資產重組、企業并購、優勝劣汰可能帶來更多下崗失業問題,吳曉靈強調:“經濟轉型、結構調整中,需要用普惠金融做好社會的托底工作。”“我們應該用小額信貸、股權眾籌幫助失業轉崗人員,幫助再創業的人,這是普惠金融可以盡力的地方。”
中投公司原副總經理謝平在峰會上表示,前不久由央行等10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意見》將互聯網金融明確定位為“新型金融模式”,是在銀證保之外的“互聯網金融類機構”,“對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和擴大就業發揮了現有金融機構難以替代的積極作用。”他解釋說,傳統金融機構的貸款門檻比較高,難以做到普惠,而互聯網金融解決了貸款環節的交易成本和風控問題,這樣普惠金融的兩個最主要障礙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得以消除。
加強大數據風控 促進普惠金融創新
“2015年‘互聯網金融+普惠金融’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但是普惠金融依然任重道遠。”“互聯網金融不應該成為產能過剩行業和大企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取款機’。普惠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實實在在為老百姓和小微企業服務。”“互聯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邏輯就是大眾金融,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大數據、風控技術和創新實現金融的真正普惠化,最終實現‘人與錢’簡單便捷的‘連接’。”這是融360聯合創始人兼CEO葉大清在峰會開幕致辭中發表的幾個觀點。
會上融360發布了《2015年中國小微企業普惠指數報告》,報告顯示,目前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的主體是小貸公司、銀行和P2P網貸平臺,今年上半年P2P網貸成交額突破3000億元,但綜合實力仍有待加強。葉大清認為,目前網貸行業的癥結在于核心風控能力不足,造成欺詐風險高、運營成本高。監管細則不久后將會出臺,互聯網金融行業提高風險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平安集團旗下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在演講中,以陸金所的實踐說明了大數據風控對于普惠金融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但大數據風控的完善需要一個漸進過程。他說,陸金所4年以前開始做P2P網貸,至2014年完成網貸20多萬筆,金額達200億元。今年年初,平安決定將陸金所轉型為開放平臺,原來的P2P業務合并到“平安普惠”機構中去。陸金所剛開始給小微企業和個人發放貸款時,70%至75%的資料是依靠央行征信信息,現在75%的資料是依賴線上的大數據。他認為,P2P平臺對客戶發放小額貸款,進行信用評估和審批,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定要用傳統的方式加線上的方式,以此完善大數據風控系統。
“信貸在線化”1.0時代到來 市場前景廣闊
“中國的‘信貸在線化’(Online Lending)1.0時代已經到來。”“Online Lending是中國普惠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未來,是一片巨大的藍海。”融360風控副總裁李英浩在峰會上如此展望。
“信貸在線化”是指放貸機構線上獲客、線上審批、線上放款。最近兩年,“信貸在線化”在美國已成為一種趨勢。
近兩年,國內針對不同細分市場的個人微貸產品(2萬元以下的無抵押個人信用貸)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現場參與討論的嘉賓們達成一個共識,“信貸在線化”將成為互聯網金融的一種創新趨勢,面對大眾人群的貸款需求應減少人工干預和線下風控的傳統做法,普及大數據風控技術。
李英浩表示,中國普惠金融、消費金融在線貸款市場規模前景廣闊,并樂觀地預測,到2020年,在線貸款規模將達到2萬億元,在線信用卡的貸款余額將達到5萬億元。
也許正是看到“信貸在線化”的廣闊前景,業界形成共識并開始采取聯合行動。當天,融360與其他12家互聯網金融機構,包括益博睿、FICO(費埃哲)、同盾科技、鵬元征信、陽光財產保險、拍拍貸、信而富、馬上消費金融、積木盒子、玖富等,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首個“在線貸款聯盟”,旨在加強行業數據的分享和風控技術協作,完善在線信貸領域的信息共享機制,促進互聯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規范自律及持續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