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fnxjk.com/statics/images/logo.png)
IBM周三宣布與Twitter合作,利用從全球Twitter信息中收集的數據,協助企業進行決策。
IBM宣布與Twitter合作,利用從全球Twitter信息中收集的數據,協助企業進行決策。
IBM計劃提供Twitter的數據做為其分析服務的一部分,此項服務系透過包括感知運算在內的云端運算進行傳送。
IBM將協助企業預測市場趨勢,以及產品與品牌的消費者人氣,并將訓練一萬名員工,就如何最好地利用Twitter提供企業顧問服務。
那么目前社交網絡的用戶各項數據都可能有哪些形式來幫助企業來做決策?都進行到哪種程度了?這未來是否是個比直接放硬廣更好的盈利方式?
以下內容來自于知乎大牛紀路的回答:
回答這個問題肯定是要曝行業內幕的,不過我盡量從技術角度回答這個問題。關于這個問題我還算有點發言權,因為我在做的工作之一就包括新浪微博的大數據(仔細看會發現新浪的開放平臺API跟推特的非常相似)。大數據從功能上來看基本上就像趙本山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一、昨天和今天
1、從社交網絡中能得到什么樣的大數據?
用戶的注冊信息
用戶的活動記錄
用戶關注的話題
2、通過上面的數據我們能知道什么?
用戶的畫像 =》 可以用來做個性化廣告推薦(所謂的“硬廣”)
評價用戶影響力 =》 可以用來挖掘特定領域,話題擁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的人,請他們為產品做推廣(即“軟廣”)
社會焦點 =》 可以用來分析輿論導向,挖掘隱藏在巨大信息洪流中的有價值的情報(可以用在新聞報道,和疫情監控,輿情監控等等)
因為無論是昨天還是今天都是已發生的事,所以放在一起說了,這也是目前大數據的主流應用,相信一般人都并不陌生。
二、明天
顯然,題主更關心的是這條。
我大膽做一個預測,如果未來證明錯誤也不要找我:IBM和Twitter的合作并不會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甚至沒有結果。
這是一個“悲觀”的預測,不過讓我從這個合作的初衷來一一進行分析。
1、IBM有技術,“沃特森”已經證明了IBM擁有強大的自然語處理的技術,這些年過去了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積累應該到了又一個小高峰,對于IBM來說希望再一次站在世界計算機技術的風口浪尖(Google比IBM酷多了),這樣把參與社交網絡的研究作為一個新的課題是很有戰略意義的。只不過現在的IBM在離開大眾消費領域許多年之后,在沒有新型互聯網產品的情況下(搜索引擎,社交網絡等等)在獲得足夠的語料數據這個難題上確實有著不小的困難。從合(li)作(yong)的角度找上Twitter我覺得是幾乎唯一的選擇(Google和Facebook都不鳥IBM的…)。至于“協助企業進行決策”這個目的就算是現在也能啊,谷歌網頁的配色設計就是典型的大數據“協助企業進行決策”的成果。我覺得這個理由應當看作官方詞令,總不能說“IBM為了試驗他們的新算法利用一下推特吧”。從IBM這個企業的特點(高傲的藍色巨人)來說,除非未來IBM能推出向《Her》電影里那樣的人工智能操作系統這種可以從新讓IBM走上人生巔峰的鏟平,否則普通老板姓永遠都不知道這次合作到底什么結果。
2、IBM現在收入的一個重點是企業咨詢服務。“協助企業進行決策”,“預測市場趨勢”恰好就是其現在正在做的生意。只不過現在都是咨詢顧問人力完成的,畢竟人力有限,如果能有一個龐大的人工智能系統支持企業顧問(可以想象成有100個秘書你服務),那么這些顧問會更加準確的把握現在的形勢,做出相對理(bao)智(shou)的決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件好事情。
3、IBM的黑科技。從“沃特森”展現出的極強的語言合成能力,可以推斷IBM已經掌握了比較強的人工智能技術、自然語處理技術。難以以現在工程界上常用的方法衡量IBM能夠做到的事情,因為畢竟現在的工程方法用起來并沒有聽起來那么酷。對于企業決策,現在能做到的無非就是在微博上收集最近幾個月全部微博用戶對某企業或產品的評論,然后分析用戶的情緒,可以推測某款產品用戶的接受程度,甚至可以廣泛的手機建議,改進產品,形成報告。這里有好幾個技術難點,同意識別,感情識別,自然語合成,目前我們能夠掌握的技術是粗粒度的,每一個步驟都要人工參與,調教,人工撰寫報告。但我相信IBM可以做的更好,更智能,更便捷,至少也等讓企業顧問不用會編程也能做到這些,才能算進步吧。
最后總結一下:我不覺得這種方式跟硬廣是矛盾的,相反我覺得是統一的。甚至可以用這種方式來決策如何投放廣告,投放廣告本身也是一種企業決策,對吧。只能說這是一種擴大經營范圍的好方式,IBM只是結合了自身的優勢提出了這么一個富有建設性的設想。希望不單單自己使用這種優勢,而要把其惠及到所有其他沒有這個實力的企業中去,順便掙點錢,這個想法跟當初亞馬遜做云計算的理念一致。從這個角度不得不稱贊國外企業的高瞻遠矚,而且這條新聞本身就是一則強大的“硬廣”,告訴他的企業客戶和潛在的企業客戶:“企業咨詢哪家強?快到IBM來咨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