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這是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自2018年1月成立以來發布的首份人工智能醫療白皮書報告。白皮書匯編世界主要國家的人工智能戰略,分析各國醫療領域的布局,同時全面分析人工智能在醫學影像、輔助診斷、藥物研發、健康管理、疾病預測等醫療主要應用領域的痛點、發展優勢、應用場景、行業現狀、商業模式及挑戰等,并提出發展建議。
AlphaGo激起各國人工智能潮
項目負責人、上海交大教授金耀輝表示,通過對世界各國人工智能相關政策的分析發現,以AlphaGo戰勝李世石事件為時間節點,2016年下半年以來,人工智能引起世界各國和社會各層的重視,世界主要國家紛紛開始對人工智能進行國家戰略層面的布局,并且非常重視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發展。
白皮書顯示,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對人工智能的反應尤為迅速,連續出臺多個國家人工智能政策,利用人工智能對并發癥進行預測及預防、發展電子化病歷、對醫療大數據進行分析挖掘等,并利用AI系統自動執行決策和醫療診斷。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于2017年7月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發展智能治療模式、智能醫療體系、智能醫療機器人、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診斷、智能多學科會診、智能基因識別、智能醫藥監管、智能疾病預測等。日本基于本國嚴重的“人口老齡化”現象,將醫療健康和護理作為人工智能的突破口。英國則強調輔助診斷、早期預防控制流行病并追蹤其發病率、圖像診斷方向,并進一步提出了要保證公眾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性。印度則將癌癥篩查和治療作為人工智能大規模靶向治療的領域方向。
中國19省市啟動人工智能計劃
中國從國家戰略層面的宏觀規劃,再到各省、市級的具體藍圖,齊心協力引領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在國家層面的人工智能醫療政策方面,除了將醫療列入相關人工智能戰略重要應用領域外,國家一直在推動人工智能醫療領域的發展,尤其在近三年相繼發布關于健康醫療大數據、全國人口健康信息化、互聯網醫療等的政策,為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省級層面,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國31省市中已有19個省市發布了人工智能規劃,其中有16個制定了具體的產業規模發展目標,并且16個省市2020年的核心產業規模目標達到近 4000 億,遠遠超過國家層面制定的目標1500億。產業規模目標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別為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廣州省和四川省。
人工智能醫學影像最熱門
項目組通過對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應用情況的分析,提出包括醫學影像、輔助診斷、藥物研發、健康管理、疾病預測在內的五大應用領域。其中,國外以AI藥物研發為主,中國則借助醫療影像大數據及圖像識別技術的發展優勢,以AI醫學影像為主。
目前AI醫學影像成為中國人工智能與醫療行業應用結合最成熟的領域,市場規模大、收入和融資情況表現亮眼。據第三方統計,從 100家與人工智能相關的非上市企業2018年預計營收來看,100強中共有10家AI醫療公司,這10家AI醫療公司里有 6家屬于AI醫學影像領域。而在融資方面,AI醫學影像是獲得融資最多的醫療領域,數據顯示,2018年截至第三季度,國內AI醫學影像行業公布的融資事件近20起,融資總額超過26億元。從中國AI醫學影像行業的落地情況來看,目前AI醫學影像產品主要應用在疾病篩查方面,以腫瘤和慢病領域為主。通過對2018年營收突出的AI醫學影像公司的應用場景和數據資源進行分析,報告發現大部分公司都與醫院展開廣泛合作,并且在肺結節、眼底、乳腺癌、宮頸癌方面已有較為成熟的產品。
上海智慧醫療有潛力
經研究分析,項目組認為中國AI醫療應聚焦健康醫療數據歸屬、安全、開放,AI人才支持政策,AI醫療器械審批制度完善,商業模式探索等領域,同時警惕理論“黑盒子”風險。針對上海,團隊也給出建議:依托上海高校培育人工智能醫療復合型人才,政府引導,著力建設高校醫工交叉、醫院臨床轉化和IT企業及醫藥企業人才成長的協作生態,引入兼具人工智能技術和醫學知識的復合型跨界人才來上海工作;充分發揮申康醫聯臨床信息共享平臺數據匯集的先行優勢,建設以患者為中心的多病種臨床數據中心,探索患者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技術,梳理健康醫療數據資源目錄體系,制定分類、分級、分域開放應用政策規范,積極參與構建面向人工智能醫療訓練和測試的高質量基準庫;牢牢把握上海張江藥谷等藥物研發核心優勢,鼓勵制藥企業與研究院、醫院合作研究加速上海醫藥產業發展;依托上海健康信息平臺,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開發醫藥智能監管系統,加強醫療衛生行業的綜合監管;上海老齡化嚴重、慢病年輕化,應重點發展醫用傳感技術帶動相關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研發遠程實時監控的可穿戴智能醫療設備。
項目組成員、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表示,“希望通過以上措施,助力實現AI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深度發展,實現從輔助診療、輔助手術機器人,到獨立AI智能醫院乃至機器人醫生的美好愿景,為‘健康上海2030’計劃的落地、亞洲醫學中心城市的創建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