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進步推動產業發展智能化
眾所周知,新藥的研發周期十分漫長,一款新藥從研發到上市通常要8-12年時間,投資回報率并不高。而伴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人工智能正在不斷向生物醫藥產業進行滲透。通過人工智能來進行藥物研發,可以幫助尋找可能成為潛在藥物的新化合物、預測潛在測試藥物作用的好壞、分析不同的藥物能否組合在一起治療疾病、發現以前測試過的化合物的新用途、基于個人遺傳標記來做個性化醫療,進一步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邁向智能化。
“使用人工智能用于新藥研發可以提高研發成功率、加快研發速度、解決復雜問題。”天云大數據首席執行官雷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醫藥巨頭們已開始引入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向傳統制藥行業滲透。比如輝瑞、美敦力等紛紛引入人工智能技術,IBM Watson與輝瑞合作將機器學習用于癌癥藥物研發,與美敦力合作推出糖尿病監測APP。不僅如此,國內也陸續有企業開始嘗試人工智能的醫藥和醫療研發,試圖在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中國人工智能+醫療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17年超130億元,同比增長40.7%,這一數字有望在2018年達到200億元。這意味著,在未來5年的時間里,智慧醫療企業將面臨一個200億元的龐大市場,引來無數資本與企業競相追逐。
新區投身智能化醫藥發展浪潮
在這股人工智能與生物醫藥持續融合的發展熱潮中,濱海新區看準機會,快速進入這一領域,力圖搶占市場先機。
在當日的活動中,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與北京天云大數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充分發揮自身平臺優勢、專業優勢,在公共醫藥人工智能平臺建設與服務、院校合作、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圍繞平臺聚集一批智慧醫療、醫藥項目和企業,開展前沿技術及產品研發,創新和引領產業發展。
“人工智能能夠很好地為生物醫藥產業賦能。聯合研究院將這兩個領域結合起來,希望借助人工智能的技術優勢,搭建用于醫療、醫藥的公共技術平臺,提供有關的工具和環境,而企業無需花精力去學習和研發這些技術,研發效率便可得到提高。”聯合研究院黨委書記黃亞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都是天津市著力發展的產業方向。不久前,天津市便出臺了生物醫藥產業、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三年行動計劃”,而聯合研究院與天云大數據聯合申報的人工智能應用醫藥研發的模型平臺項目,已獲得了“2018年天津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重大專項項目”支持,這表明了政府對于人工智能與生物醫藥產業融合的積極態度。
“目前聯合研究院已經圍繞人工智能在醫療技術、創新藥物研發方面的應用和推廣開展了相關工作。”據黃亞樓介紹,聯合研究院籌建的醫藥智能公共技術平臺,先期已建設了藥物研發信息中心、腦電智能中心,將對醫用數據進行采集和處理。此外,聯合研究院還在籌劃醫用傳感智能中心的建設,進一步推進人工智能與生物醫藥產業的融合。
新區藥企也在將智能技術引入到日常發展之中。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普邁康(天津)精準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便引入了一個自主知識產權的數據處理系統,依托大數據,可以整理搜索數據庫中所有腫瘤相關信息,通過數據的匹配應用,服務腫瘤患者,幫他們找到精準治療方案,通過數據解讀找到靶向治療的機會。在該公司CEO王歡看來,聯合研究院打造的醫藥智能公共技術平臺將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空間,加速企業人才培養、科研成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