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機器換人勢在必行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每萬名產業工人所擁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為49臺,而全球平均水平是69臺,韓國高達531臺。無論是材料的流程制造還是裝備的離散制造,制造業都是實體經濟的脊梁。工業機器人在制造業的應用尤其突出。李德毅表示,我國汽車產銷量連續八年居世界第一。作為制造業的脊梁,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車正成為制造業的下一個風口。而當前火爆的無人駕駛幾乎集中了所有的人工智能黑科技。無人車、無人船、無人機將成為智能制造業的抓手。
教育:死記硬背機器人比人做得好
“如果人們可以通過智能機器人的語言翻譯實現方便地溝通和交流,那么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是否還要花大量時間把外語當作交流工具去學呢?”李德毅表示,若是比賽死記硬背,機器人做得比人好。他認為“教育=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決策的能力×創新的能力”,教育紅利是中國人口紅利中最大的紅利,是中國2030年成為中國人工智能強國的基礎所在。如果未來將選拔人才的方式和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將引發高考的重大改革。
醫療:優質資源下沉百姓得福利
“一直以來,看病都是一個不均等的隨機事件。”李德毅表示,未來人工智能能使“病人找對醫生”變得不再困難。當前,全國乃至全球的醫院里存檔著海量的人類專家標注的醫療影像和各類病情案例大數據,這些數據若隱去姓名實現共享,通過深度學習,構成各種各樣的“醫療影像‘讀片’專家系統和精準診斷助理”,不僅可減少誤診漏診,還能實現個性化遠程云醫療。
此外,醫療機器人在醫療領域應用越來越多。目前全世界已有33個國家的800多家醫院成功開展了60多萬例機器人外科手術。讓手術精準度提高10到15倍。比如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前列腺手術,心臟瓣膜修復等優勢明顯。此外還有護理機器人、首診機器人醫生、醫療影像識別診斷機器人、認知障礙早期發現機器人等。人工智能實現“醫療三級跳”,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將會給老百姓帶來最大的獲得感。
金融:與人工智能契合度最高
李德毅表示,金融的天然生態就是大數據,它和人工智能的契合度最高。無論是資金流關聯分析、放貸風險管控、信用評定和管理,還是身份認證、客戶金融行為分析、個性理財等。尤其是帶時間序列的金融大數據,可通過高效的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進行各種各樣即時的關聯分析和安全風險預測,不但可獲得微觀、中觀、宏觀規律,還可以發現異常金融欺詐等。他認為,我國銀行、保險和證券部門上百萬崗位都將面臨重組,人工智能必將重塑金融業。
對于機器人是否會在未來奪取更多人類的工作機會?李德毅表示,未來很多人類的工作崗位將會被智能機器人替代,但同時也會涌現出更多的全新的工作機會。人類始終善于更好地調教和幫助機器人,反過來人類也能夠利用機器人提升自身的智慧與能力。“毋庸置疑,人類始終是領舞者!”李德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