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上看,每次出現一個新興應用,都會有一類專用芯片誕生,AI 也需要專門處理器,包括智能終端處理器以及智能云服務器處理器。在這個全新的智能時代,芯片的使命將從信息時代的計算轉變為支撐機器智能。
寒武紀實力領跑AI芯片
那么,如何讓芯片有限的空間得以支持任意規模的神經網絡模型?寒武紀先行進行了探索,這也是寒武紀重要的學術原創成果。人工智能處理器上一定有一個非常靈活、高效的指令集,可以用來解決不同類型的人工智能處理任務。在這一點上,寒武紀跑在了國內 AI 芯片創業公司的前面。
寒武紀科技源自于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科院計算所)。中科院計算所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從事計算機科學技術綜合性研究的國立學術機構,被譽為“中國計算機事業的搖籃”,曾自主研發了中國首臺數字電子計算機、首個通用CPU,為中國計算機產業界和學術界培養了大量高技術人才,創辦了聯想、曙光等一批高技術企業,是寒武紀科技的重要股東和產學研長期合作伙伴。
在中國科學院的鼎力支持之外,寒武紀科技的戰略投資方和合作方可謂陣容豪華,囊括了頂尖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頂尖服務器廠商(聯想、曙光)、頂尖人工智能公司(科大訊飛,天使輪戰略投資方),以及多個頂尖芯片廠商。寒武紀科技在北京海淀區中關村和上海浦東新區臨港設有研發中心,得到了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
作為中國最炙手可熱的高科技初創公司之一,寒武紀在芯片產業有什么布局?他們為什么能獲得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資本青睞,成為獨角獸?
超強實力打磨強勢芯片
作為全球第一個成功流片并擁有成熟產品的AI芯片公司,擁有終端AI處理器IP和云端高性能AI芯片兩條產品線,2016年。寒武紀首次發布了全球首款面向智能手機、安防監控、無人機、可穿戴設備以及智能駕駛等各類終端設備的商用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IP——寒武紀1A處理器,寒武紀1A的橫空出世打破了多項記錄,受到了業界廣泛關注,并入選了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評選的十五項“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
這款處理器基于寒武紀科技所發明的國際首個人工智能專用指令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在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關鍵人工智能任務上具備出類拔萃的通用性和效能比,在1GHz主頻下理論峰值性能為每秒5120億次半精度浮點運算,對稀疏化神經網絡的等效理論峰值高達每秒2萬億次浮點運算,同時支持八位定點運算和一位權重。在若干關鍵人工智能應用上實測,寒武紀1A達到了傳統的四核通用CPU 25倍以上的性能和50倍以上的能效,后來被華為采用,用進了麒麟970中的處理器。
在 2016 年推出全球首款商用終端智能處理器 IP 產品后,今年 5 月,寒武紀也正式發布了首款云端智能芯片寒武紀1M(Cambricon 1M),命名為"MLU100", 這款處理器是對上一代寒武紀IA處理器的進一步發展,性能比上一代提升了10倍。
寒武紀科技的這一款云端智能終端處理器寒武紀1M的出臺,是我國國AI芯片發展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我國在高端核心技術這一方面的一次重大突破,這一處理器的運用勢必會大大的推動我國相關產業的一次改革性的發展。
目前寒武紀終端處理器IP產品已衍生出1A、1H等多個型號,在未來數年全世界有數億終端設備可望通過集成寒武紀處理器來獲得強大的本地智能處理能力。
端云結合,共同推進智能芯片發展
2018年,眾多AI芯片初創企業的產品都在逐步落地商用,被業界稱為“人工智能落地元年”,也即將進入“無芯片不AI、無終端不AI、無行業不AI”的時代。
之前華為海思和寒武紀的強強聯合,已成為全球智能芯片發展史中的標志性事件,為中國高科技公司的商業合作樹立了典范。除此之外,寒武紀還曾聯合星宸半導體/SigmaStar(原MStar Smart Camera事業部)和的盧深視(國內三維視覺領域新銳公司)推出了集成寒武紀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的系統解決方案,以芯片+場景展示實際應用,并早在2016年就與中國最大的三家服務器提供商之一中科曙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布局人工智能。寒武紀的發展策略很明確:智能終端方面,先做授權,云服務器方面,先滿足國家層面的需求。
寒武紀科技CEO陳天石也曾表示,過去大部分芯片廠商都主攻端,例如芯片巨頭 ARM 公司,或是主攻云,例如英特爾公司。兩者兼顧的卻很少,因為端云的任務生態區別較大。但是智能時代這個局面會被全面打破。因為端和云的任務是一體的,編程和使用的生態也是一致的。作為一個通用機器學習芯片廠商,寒武紀就是要端云結合,共同推動智能芯片生態的發展。
談及人工智能的未來,陳天石認為,人類的大腦才是“問題求解器”的集大成者,人們對人工智能寄予了很多美好的愿望,但是仍要懷著對人類和自然的敬畏之心。而現在這個時代是人工智能爆發的時代,智能化是未來發展的主流,B輪融資達25億美元的獨角獸寒武紀憑借其在AI芯片領域的超強實力,仍被眾多AI公司所需要著,其前景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