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會長李兆申當選成為該專委會主任委員。李兆申院士介紹,成立消化內鏡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目的是希望更多的專家參與進來,一起研究和探討人工智能在消化內鏡中的應用,讓醫學人工智能的發展規范化,推動行業良性發展,讓人工智能能夠更好地幫助醫生和患者。
而作為醫學影像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開放平臺的承建者,騰訊也參與了消化內鏡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的建設,并成立了醫學AI科研專項基金,助力學術研究以及論文發表。騰訊副總裁陳廣域表示,期待消化內鏡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的成立,能為科技界與醫學界打開更廣闊的創新空間,吸引更多人工智能專家、醫學專家加入,系統性地挖掘人工智能在消化疾病領域的應用場景,驗證醫學AI的真實臨床價值。
醫學AI發展尋求規范化
近年來,醫學成為人工智能技術研究與應用的活躍領域,醫學AI在醫學影像分析、AI輔助診斷等方向上不斷實現技術突破與應用創新。
李兆申院士指出,人工智能技術和醫學的結合為我們帶來了機遇與驚喜,但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并沒有充分地施展拳腳,規則亟待建立,應用潛力仍待開發。”
陳廣域指出,人工智能可以輕易地擊敗人類最厲害的棋手,但是卻沒有在醫學領域很快地應用起來,原因在于醫學的復雜性遠遠超過其他領域。“醫學AI的發展前景完全有賴于醫學界的開放態度,才能夠培養出有價值的AI。希望騰訊可以跟專家一起學習,讓AI成為醫生的好助手。”
據介紹,消化內鏡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成立后,將組織專家撰寫消化內鏡AI的行業規范、技術標準和產品標準,規范人工智能消化內鏡在醫院的使用;組織專委會成員通過各類論壇、講座、研討對接等活動,開展學術交流,提升業務水平;開展AI消化道產品的研發及技術攻關,在不同等級的醫院中驗證AI消化道產品的臨床效果,最終促進AI走進臨床工作;同時,在騰訊學術科研基金的支持下,開展學術研究,及時與同行分享科研成果。
人工智能有望成為消化疾病醫生的“標配”
人工智能助力消化道早期癌癥篩查意義重大。目前,中國消化道腫瘤發病率占癌癥發病率的43.5%,而這類腫瘤若能早期發現,治愈幾率高達95%。消化內鏡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不僅能幫助基層醫療機構提高消化內鏡診斷水平,同時有助于高級別醫院提高診斷效率以釋放更多醫療資源;此外,該技術使得消化道疾病的普查、篩查成為可能,有助于降低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致死率。
會上,騰訊AI醫療中心副總經理楊巍也介紹了人工智能在消化內鏡中的技術研究與落地:騰訊自2017年8月從早期食管癌篩查起步醫學AI探索,至2018年7月發布結直腸腫瘤AI篩查系統。目前對早期胃癌的AI篩查研究也在進行中,并計劃與早期食管癌篩查能力結合形成整體上消化道AI篩查解決方案。此外,對十二指腸的AI篩查能力,也在積極研發中。
在不久的將來,AI的輔助能力將串聯起整個消化道,AI消化內鏡將成為消化疾病醫生的“標配”。“我們期望AI能給醫生更全面、專業的輔助;同時,也能幫助減輕患者在檢查中的痛苦,降低就醫成本。”陳廣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