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大約70%的公司將采用至少一種人工智能
總體而言,到2030年,人工智能可能會帶來13萬億美元的額外全球經濟活動,使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與引進蒸汽機等其他變革性技術不相上下。該研究所的模型預計,到2030年,大約70%的公司將采用至少一種人工智能,而且很大一部分大型企業將使用全方位的技術。
人工智能是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機器人是人工智能的一種形式,它是能模仿人的某些活動的一種自動機械。一般能實現行走和操作生產工具等動作,可用在人所不能適應的環境下代替人工作。現代機器人都配裝電子計算機,通過編排程序,能具有一定程度的人工智能,如識別語言和圖像,并作出適當的反應等。
FrostData資本創始人、總裁兼首席運營官Stuart Frost表示:“我們現在處在大變革的前夜,人類所做的一切工作,其實都可以由AI(人工智能)負責。”
人工智能使用大型數據集和算法來模擬人類行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國和中國,都在競相對這項技術進行大量投資。麥肯錫報告指出,特別是北京,已經將人工智能作為其2020年五年計劃的一部分。
人工智能將極大地提高人類勞動生產率
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近日在法國巴黎發布一份研究報告說,中國已成為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最積極的國家。波士頓咨詢公司全球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楊立在報告發布會上說,中國成為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最積極的國家的主要原因有五:
一是中國是目前數字技術應用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大量的數據資源為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提供了關鍵的便利條件;二是市場氣氛活躍,多家中國大型互聯網企業制定了自己的人工智能研發戰略,許多初創企業也致力于進行和人工智能相關的產品或技術研發,期待通過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競爭力;三是中國政府已將人工智能納入“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推力。四是中國民企對人工智能投入積極,使中國總投入超過美國。五是中國人工便宜,而人工智能要想真正的實現承諾,人工的底層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香港《華南早報》10月8日報道說,在北京郊區的一棟五層蘇式工廠大樓里,一群年輕女性整齊的坐在工位前,每天盯著電腦,進行著重復性的工作。她們需要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圖像,然后匯總成圖表。
人工智能的到來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它承諾將人類從大量重復性、麻木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但在這個烏托邦式的承諾實現之前,仍然需要很多單調乏味的工作需要人為進行。這便涉及到了人工智能的底層工作。
報道稱,人工智能涵蓋了廣泛的技術,可以模仿人類執行一些智能性的任務,例如語言理解和物體識別,有時也被描述為機器學習。人工智能與普通計算機編程的區別在于人工智能可以通過反復訓練來修正機器的能力,模仿人類思維的認知功能。但最初他們也必須用勺子喂,即對人工智能進行訓練,這便涉及到了人工智能的底層工作。
清華大學的《2018中國人工智能AI發展報告》顯示,在2013年至2018年期間,中國的AI產業吸引了全球60%的人工智能資金,并且在研究論文的數量和引用量方面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