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吳恩達所在的西岸藝術中心A館數百米遠處,人工智能應用體驗區——油罐藝術中心內,一個個應用體驗熱火朝天,令人腦洞大開。應用體驗區涉及AI+金融、AI+智造、AI+教育、AI+交通、AI+健康、AI+零售、AI+服務七大應用場景,將於20日開始向已經預約的普通觀眾開放。
一鍵P掉“亂入”了無痕
即便身處酒吧,也可以一鍵修改成在加班的樣子﹔照片中有多人“亂入”,一步就能將多余的人去掉且了無痕跡,再不用求助修圖高手。這是記者在油罐藝術中心5號罐Versa展位看到的一幕。
這款名為“馬卡龍玩圖”的APP,在照片與視頻制作中可大顯身手,其核心本領在於“帶有語義的識別”。該展位工作人員黃之煒向記者解釋,“機器能理解畫面中物體間的差別,從而進行分割和智能填充。譬如,照片上你想去除的人,其身后是沙發,那麼把此人去掉的同時,機器會智能地將原本佔位的地方恢復成沙發。”
物體識別在人工智能中十分多見,但前提在於大量數據的“喂給”。目前,大多數人工智能公司識別一個具體物體的平均數據量為8萬個,但Versa公司換了一種方法來識別,其數據可精簡到500個。在各國愈發重視“數權”,且未來數據都要賣錢的背景下,該公司對數據的高利用率無疑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競爭力。更何況,某些應用場景數據有限,很難找到千萬、百萬甚至十萬級別的數據。
Versa公司去年4月在上海成立,主攻類腦科學AI算法研究,目前其算法能直接辨認30余種物體。今后將實現通用智能,讓機器像人類一樣思考,不僅能識別紙和書的不同,還能知道紅紙和白紙的差別。公司首席技術官趙維杰說:“類腦計算的人工智能有望成為主流,好比我們並不提倡同學們死記硬背考高分,而是鼓勵理解和認知,做到融會貫通,變得更聰明。”
“人工智能華佗”這樣診脈
“AI+健康”是熱門的應用體驗場景。通過遠程問診,得到專業醫生的咨詢已經不稀奇,但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記者體驗了一把“人工智能華佗”的把脈能力。
在平安好醫生展臺上,一臺能辨識“脈象”的智能手環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觀看和體驗。乍一看,這個手環有點像自動血壓計,但準確名稱叫“智能脈診儀”。當記者將手腕伸進手環后,可以感受到手環內部有所收緊,準確地 “搭”在了記者的脈搏上——當然,比起真人醫生的搭脈,這名“人工智能中醫”的手勁要大一些。
然后,與智能手環相連的手機屏幕顯示“搭脈中”,同時出現了進度條。大約2分鐘后,進度條完成,屏幕上出現了“人工智能中醫”切脈結果:寸“細”,關“細”,尺“細”,心率“遲”。同時還配有記者脈象的“浮”“中”“沉”變化圖。接下來,智能脈診儀將把脈診結果和圖形數據自動傳遞給用戶手機和系統雲端的中醫醫生,輔助醫生診療。
相關技術人員介紹,智能脈診儀是其“現代華佗計劃”的一部分,目標是通過人工智能,實現中醫標準化、智能化。這一計劃的各項研發成果分別對應於中醫問診流程的“望聞問切”,包括望(智能舌診)、聞(智能聞診)、問(智能問診)、切(智能脈診),可模擬中醫診前詢問,進行“望聞問切”四診病史收集。然后,系統將四診分析結果傳送到醫生工作臺,並智能化推薦中藥處方,供醫生參考選擇。目前,市場上基於人工智能的西醫輔助診斷應用已有不少,可很多中國中老年用戶對中醫調理需求也很強烈,而利用“人工智能中醫”,可以輔助醫生提供中醫保健、健康管理等服務。
“探花郎”讓智能游園不再遙遠
昨天,上海植物園成為世界人工智能主會場之外的體驗基地。原來,百度在這裡率先落地了“人工智能植物園計劃”,將人工智能新應用“百度探花郎”覆蓋游園全流程。
“百度探花郎”主要包含拍照識花、全景科普以及智能導覽三大功能,其中前兩項功能已經正式上線,智能導覽功能將在近期更新上線。
“拍照識花”功能顧名思義,當游客在游覽中遇到不認識的植物或者想要了解更多信息的話,可以直接“發問”。比如,想知道眼前這一棵鬆樹的種類,可以打開APP,點擊搜索欄的照相機圖標拍攝,屏幕立刻顯示,它是日本五針鬆。借助人工智能圖像識別能力,“拍照識花”對常見植物的識別率可以達到92%。
此外,“全景科普”中融合了上海植物園內多個園區的全景圖,用手機就可以在線游覽上海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