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兩重天”的人工智能
9月10日,軟銀中國向商湯科技投資10億美元,將商湯估值抬高至60億美元,徹底驗證了其“融資機器”名不虛傳。也使得全球總融資額最大、估值最高的人工智能獨角獸實至名歸。
從去年7月到今年5月,商湯完成了 B 輪、C 輪和 C+輪融資,金額分別是 4.1 億、6 億和 6.2 億美元。龐大的融資額和不斷刷新的單筆融資記錄使商湯科技有了以融資為驅動的嫌疑,就在去年的商湯人工智能峰會上,商湯科技副總裁柳鋼在接受虎嗅采訪時表示,“商湯不是一家以融資驅動的公司,有很多機構爭著想投資,但不是誰想投就可以投的。”
商湯科技的嫌疑并不是其企業本身的嫌疑,而是整個行業的嫌疑,但其實BAT、軟銀中國、IDG、洪泰基金等眾多一線投資機構早已對人工智能深度布局。值得注意的是,就連去年剛出獄的快播創始人王欣也投入到人工智能的創業浪潮中,就在幾天前,王欣新成立公司云歌智能獲得融資3000萬美元。不止于此,就在9月11日,Video++極鏈科技宣布完成C1輪融資,近5個月融資10.7億元,新晉投資方包括優必選科技天狼星資本、新華文軒與新浪的基金文軒資本、瑞力文化基金、投中資本、漢富控股等。而在早些時候,墨云科技、零氪科技、圖靈、小庫科技等一眾人工智能創企也紛紛宣布獲得融資,這使得,使2018年本來處于融資難、募資難的創投行業,陷入了尷尬的境地。一邊是市場的寒冬,一邊卻是人工智能的熱浪,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CVSource顯示,人工智能創企融資事件從2013年21起到2018年僅一季就有130起,融資額更是由2013年全年融資15億增長到2017年的338億元。而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僅一季度融資總額就已超過了2017全年為402億元。而背后的原因是,投中研究院發布的《2018 AI 產業投融資全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2018一季度由于商湯科技、云從科技、優必選科技等企業獲得高額融資,使2018年半年融資額超過2017年全年。
報告指出,自2017年一季度到2018年二季度,人工智能產業季度融資事件數量及規模成現波動狀。其中融資規模波動較大,于2017年4季度達到小波峰,并與2018年2季度達到頂峰。報告預計,2018年人工智能產業融資會繼續延續企業數量放緩,融資規模方大的趨勢。
互聯網行業一直如此,當資本瘋狂涌入后,如同此前大火的共享經濟、虛擬現實一樣,AI行業“泡沫化”的質疑也隨之而來。業內人士紛紛指出,人工智能行業存在泡沫,擠掉破泡沫才能長久發展。就像金沙江創投董事長朱嘯虎所說:“當下國內的人工智能創業投融資存在一定的泡沫現象,但就像啤酒一樣,要想好喝就需要有泡沫。”
人工智能的泡沫?
如今,人工智能已被推到風口浪尖,但在資本狂熱入局的環境中,人們對于人工智能行業也漸漸感到憂慮。有不少人認為,過度的融資或許已經給人工智能行業帶來了泡沫,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改進,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將會逐漸顯現出優勢,在不久后,人工智能行業或將進入洗牌期,而那些沒有競爭力的企業將會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光大新經濟投資負責人艾渝在重慶智博會上就表示,AI技術商業化的壓力增大,未來如果找不到合適的落地場景,將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將會落敗出局。瀾亭資本董事長劉炯也認為,這兩年中國AI領域涌現了大量的創業公司,有一批在人臉識別、自動駕駛,以及自然語言交互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但同時仍有大量企業,還沒有找到明確的商業變現途徑,這成為中國AI企業持續發展必須面對的主要困難。
英諾天使基金聯合創始人李竹對于人工智能是一場泡沫的傳言卻不以為然,她表示,“人工智能目前已進入了第二階段,重點是應用。人工智能必須要落地到具體應用場景,真正服務于現在的行業,讓人脫離反復無效的勞動。目前我認為可以落地的一些方向,比如說在醫療,金融,無人駕駛工業機器人等等,這些是目前發展最快、落地最快的場景。目前很多大公司已經在花很多的人力物力在做這些研究。那么作為初創公司,我建議他們更多去抓這些應用,尤其是 to B 的應用,這些是巨頭他們原來觸及不到的地方,但正好是創業者的機會。”
人工智能的未來
報告指出,2017年4季度融資規模增長突出,是由于計算機視覺、醫療健康及芯片企業獲得高額融資。2018年2季度融資規模增長,平均單筆融資額達到4.6億元,大額融資事件主要分布于金融、計算機視覺和機器人行業。
投中研究院統計發現,2017到2018年一季度人工智能企業融資階段集中于A輪和天使輪,分別占比45%和23%;但從融資規模看,A輪前項目融資金額偏小,規模較大的融資案例集中于A輪、B輪以及C輪。
數據顯示,機構參與A輪后投資意愿更強,希望將大體量資金投向發展更加明確的項目,對于處在成長期的企業,投資機構則保持謹慎的態度。不難發現,人工智能已經過了瘋狂的融資期,接下來就是大規模的洗牌,AI企業投資將不再是追逐熱點賽道,而應考慮真正的投資價值,倍投企業的技術服化道鏟平落地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不僅僅是資本運作帶來的價值增值,更是幫助企業找到應用場景,打造合理的商業模式。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此前曾表示,“AI的泡沫破滅不會太遠了。我認為年底是估值合理化的一個時間點。過去這三四個月AI公司估值已經下降了20%、30%,再下降20%、30%,就是AI公司合理的估值了。這個泡沫其實不是真的泡沫,只是太多人用AI包裝項目,造成估值過高,這個將會得到調整。”
業內人士紛紛認為,時下大量資金涌入,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貼上人工智能的標簽,越來越多的AI創企也隨之出局。盲目創業和狂熱投資會讓行業難以健康發展,風險與機遇并存,如今AI行業只能擠掉“泡沫”,方能破而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