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代表著未來,它集合了人類多年來的行醫經驗和智慧,尤其是一些優秀的醫療機構和專家積累多年的數據,依靠人工智能方法訓練,未來欠發達地區也能享受到一流專家的治療方案。”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邢磊在會上說。
“人工智能輔助腫瘤治療體現在,輔助醫生識別和勾畫腫瘤及正常器官,輔助醫生進行療前、療中、療后治療效果的預測,輔助放療物理師進行放射治療計劃的設計等方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放療科專家門闊介紹,依靠核心算法、訓練神經網絡模型,人工智能可以深度學習大量已勾畫靶區和危及器官的患者數據,用模型來完成新患者靶區和危及器官的自動勾畫。
醫學物理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研究員胡逸民認為,通過學習過去的病例,目前我國的人工智能腫瘤輔助診療技術能達到人類醫生70%至95%的水準。不出意外,未來五年內能夠達到百分之百,甚至超過現階段人類醫生的判斷水平,大大提升腫瘤治療的效率。
“當前,我國放療患者的治療需求巨大。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我們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滿足更多腫瘤患者的放射治療需求,同時提供高質量的精確放射治療。”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放療科主任李曄雄介紹,2017年放療科收治患者6300多例,醫生一直處於高負荷工作狀態,且不同醫生的水平也不相同,人工智能將助力醫生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為患者服務。
“放射治療,醫生是看不見腫瘤的,也看不見腫瘤周圍臟器的連接關系,依靠的就是醫學影像。”胡逸民說,隨著現代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腫瘤治療中醫生不僅能清楚定位腫瘤病灶位置,更能了解病灶的范圍及演變規律,這為更加準確地分析病情奠定了基礎,是腫瘤治療的關鍵一步。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中心副主任胡偉剛表示,人工智能有助於提高放療療效並減少毒副作用,有利於更加精準地檢測、診斷腫瘤並制定個體化的精準治療策略,促進行業規范的形成。
“未來,人工智能放療技術還可用於臨床教學,為不同層級的放療單位開展標準化臨床服務提供技術支持,同時讓優質的腫瘤診療技術下沉到欠發達地區,解決醫療資源不均衡等問題,為更多患者帶來健康福音。”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助理、放療科副主任戴建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