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支持人工智能的發展,且將招商目標盯準前20強,拿出系列優惠政策,確實是用了心思,下了成本,展示了政府對產業的引導的資源調配能力。我們要看到,前沿領域的發展,最初的成本痛楚最為明顯,如果能夠以政策的力量,為企業風險投資在前期作一定的減壓,讓企業能夠輕裝上陣,這對企業與對東莞而言,都將是雙贏之舉。
市場固然需要培育,企業也需要前期的鋪墊以及精心培育。很多轉型企業以及一些追逐高新科技的企業,初進入是藍海,到處是市場,處處是生機。然而,我們要看到這個時間窗口,它其實是極為短暫的。因為藍海會迅速變成紅海,如果企業不能迅速占據技術與市場的主導地位,很有可能倒在黎明前的黑夜里。隨著更多資本的涌入,以及技術創新路線的實現,那些想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按部就班式發展的,最終會發現,競爭對手已然借資本之力或者技術創新之便,實現了彎道超車。
從社會總成本來看,商業的興衰成敗有其周期,企業興亡也有其周期率,這當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對于肩負科技振興的企業而言,是一個災難;對于一座寄望其實現產業升級的城市而言,這種打擊也是沉重的,不僅意味著前期的投入打了水漂,也意味著創新的支柱產業的半路夭折。
從這個角度而言,東莞實施人工智能重點發展計劃,不僅需要東莞拿出這若干支撐政策,還要從戰略機遇期來看待企業的發展黃金時期。協助企業抓緊發展的關鍵時期,夯實技術基礎,實現市場占有,還有更為重要的事情要做。
高新技術的帶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那么,政策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的同時,還要培育資本市場,加大金融創新以及金融供給側改革,對科技創新型企業實施金融保障,助其跨越式成長。
對人工智能的角逐已然在各個層面展開,不僅關系到經濟發展,也關系到國家戰略布局。因此,早從全局性著手,下好先手棋,加大技術迭代力度,進行技術與專利的積累,才能在人工智能方面走在前面。當然,這又回到了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人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