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人工智能專家維威克·沃德瓦下了這樣一個論斷:到2036年,所有的人類工人都將被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淘汰掉,而現實中發生的以智能機器代替人工勞作的情形更是隨處可見。在這場勞動變革中,最先受到沖擊的當屬知識型崗位。
據英國就業委員會預計,在2010—2020年間,行政、文秘之類的職業將會減少38.7萬個工作崗位。在美國,像金融分析師、信貸員和個人理財顧問之類的職業,早就被淘汰。線上律師事務所的自動程序也已將非訴訟業務律師取代,一個統計模型就可成功預測美國最高法院71%的判決結果。還有如記者、醫師和心理咨詢師之類一度非常吃香的職業,都會成為被淘汰的對象。在未來30年內,人工智能幾乎可以完全取代人力。在由此帶來的失業大潮面前,人們又該何去何從呢?
首先還是看一下人工智能是怎樣入侵人類職業的。有關專家把人類的職業技能按功能分為四種:有工人、農民和清潔工之類的操作類的工作;有教師、裁判和咨詢師之類的索引類的工作以及如手術醫生、訴訟律師和動畫師之類由索引和操作共同使用的工作;有作家、發明家和產品經理之類創造類的工作;還有企業管理者、商人和立法者之類管理流通類的工作。據牛津大學的研究數據表明,智能機器是從操作類的工作開始入侵職業的。這些職業包括農民、快餐店加工員、服裝銷售員等23個類別。
從資本的角度來看,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領域都是成規模、成批量、容易復制且不太復雜的崗位。而那些如玻璃安裝、園林修剪之類的工作,難以做到標準化,也就會在相當長時間內難以被機器取代。
從技術上來看,索引類工作比操作類要求更高。不過,隨著技術進步,這方面的一些如非訴訟律師、金融分析師、高等教師、醫師和藥劑師等多達13個門類的職業都會消失。但在這一類工作中,如考古人員、教練和化妝師等所從事的職業不容易被替代。而在這類工作當中,具有標準化工作程序,很少涉及情感和價值判斷的職業,卻很容易被機器取代。而需要細膩溝通、需要人類的情感投入和需要復雜的價值判斷的職業,則不容易被機器所取代。這也可以作為未來人們選擇職業時的一個參考依據。
但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卻總是超乎人類的想象。許多一度堅持認為非常安全的工作,就在不經意間變得岌岌可危起來。比如,保姆是個需要細心、耐心加愛心的工作。誰都不會把它與冷冰冰的機器聯系在一起。然而,智能機器人正在改變人們的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一些機器人不但能照顧孩子,還能給孩子講笑話、做智力測驗,培養孩子的獨特互動能力,并且能準確對孩子進行定位。顯然,這后一項遠遠超出了人類保姆的能力。
再如心理咨詢師。英國實驗室研究的心理援助系統,可以識別1萬多種人的面部表情,能同時為超過1000人進行在線咨詢,并且能于咨詢過程中進行學習和積累經驗。相比人類咨詢師來說,人工智能咨詢師更容易為患者所接受。因為它們不會有自身情緒方面的影響,而且更能保護隱私,讓患者不必考慮疾病以外的人際關系影響。在應用上,該系統已經為老年人和孤獨癥患者提供服務。
對發明家、思想家之類從事創造類工作的人員來說,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自己的創意能力受到他人的威脅甚至剝奪。然而,不管人們愿意不愿意,人工智能正在向人類的創意能力發起挑戰。人類的進步歸根結底是從學習而來。而人工智能已從按部就班的自動化中走了出來,變為自身可以學習,并且其通過學習取得成績的速度非常快。這種學習能力,從理論上說極有可能讓機器智能超越人類。
從本質上來說,人類發展人工智能就是想讓機器能夠替代人,像人一樣思考、勞作。盡管讓機器類人還有一段路要走,但這個時刻極有可能說來就來。到時候,由機器人進行設計、創意,來參與人類的活動并展現出獨特的品位,就會成為一種真實的場景。可以說,到時只要是人類所能想到的工作和能力,都可以在機器智能身上得到復制。
人工智能比人類更純粹、更優秀,因為它有更大的進化優勢。
當然人類在傳統職業上潰退的同時,另外一些職業領域會有所爆發。機器智能的優勢在于,記憶的深度和廣度、運算的速度、學習和進化的速度、創新的速度。這些優勢是人類個體無法比擬的。在這些優勢下,人們逐漸喪失了原有的工作,似乎成為社會上可有可無的活動體。那么,在人工智能的“侵占”下,人類真的只能一切袖手旁觀嗎?有專家指出,這樣的觀點過于悲觀,明顯屬于杞人憂天。相反,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在快速淘汰一些傳統行業的同時,會在一些領域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從而形成新的產業。
比如,在人工智能技術大發展和廣泛應用的同時,相伴著出現了各種人機合體的技術。這種技術既可把機器植入人體,也可把人植入機器。在這方面可用Jan Scheuermann的事例來作說明。
Jan Scheuermann是一位脊髓小腦變性病患者。1996年得此病后,其病情不斷惡化,以致她無法感知和移動自己的手臂。隨后她志愿參加了一項再次“擁有四肢”的科研項目。在該項目進程中,她的大腦中被植入了兩塊正方形電極網絡,均為1/4英尺長,有96個接觸點。它們直接與大腦中控制手臂和手掌的部位相連。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調整與適應,她終于成功地操控了機械手臂。經過大概1年,她就可以用機械手臂抓取物品了。她抓取的第一個物品是一塊巧克力。她自豪地說:“這是一個女人的一小口,卻是BCI(腦機接口)的一大步。”
可以預期的是,隨著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由此會帶來大量新的行業興起。這些行業大部分都是圍繞著人工智能的最新科技展開的。這時,科技研發和拓展的范圍變得更大。人工智能的研發、人體工程的研究和宇宙太空拓展都成了熱門方向,其行業本身也就成了熱門行業。另外,緣于人工智能的帶動,新的行業興起后會帶來管理上的新問題。比如說,人工智能所帶來的都是新情況和新事物,每一個新的出現都亟須用法律和道德來規范。這時政府和一些管理機構就會需要更多的雇員、顧問和專家來運作,出臺法律、制定規則,以及需要更多的人來輔助決策等。
再就是,機器替代人類后,會讓更多的人擁有更多的閑暇時間。這時,出于人類享受心理的支配,娛樂業、旅游業、競技體育活動、互聯網游戲以及一些能給人的感官帶來刺激或享受的行業,就會出現空前繁榮的情形。這種繁榮會催生出更多的就業崗位來。
還有就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會讓人類窺探和征服外太空的物質和技術條件臻于成熟。這會進一步刺激人類
征服外太空的欲望,各種征服外太空的制造業、服務業也會隨之興起。這同樣會催生出大量的就業崗位來。
因而,由人工智能帶來的百業凋敝的未來,并不是毫無希望的未來,同樣會是眾多新行業涌現的時代。人類本身的學習能力、溝通能力、記憶能力、感知能力、統合和創新能力等,每一個地方都能形成一個巨大的產業。可以說,人類對自身的研究將會成為最熱門的產業。另外,圍繞人工智能的科技進步和商業發展,將會成為主要行業。而邊緣性的科研和探索宇宙的行業將會成為熱門行業。
只是對個人來說,人工智能時代必須時刻關注人工智能的最新科技趨勢,無論從事什么行業,學習什么專業,都不能把功夫花在死讀書上,也不能十幾年學習一個行業。因為那個時候人們最需要的是應變的能力和超前的意識。從職業角度來說,創意產業與人工智能有關的行業、娛樂業和邊緣科學,以及與人自身成長相關的職業,都是現在職業發展的方向,未來職業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