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免费一级欧美大片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人工智能行業動態 → 正文

人工智能沖擊下 高考生應該如何選擇專業?

責任編輯:zsheng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8-07-10 07:19:22 本文摘自:中國青年報

如今人們急切地探討未來大學的形態,因為大家相信世界在不久的將來會被人工智能顛覆,而大學必須改變自己,才能培養出能夠適應,甚至是引領新世界發展的人。

近日,西交利物浦大學主辦了一場“對話未來大學高等教育論壇”,該校校長席酉民在論壇上詳細解析了他對未來大學的理解與設想,給人工智能時代的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了一種思路。他認為,未來大學應該是一種“學習空間”和“科學生態”。

“我們必須理解未來社會是什么樣的,以及這樣的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

席酉民總結《零邊界成本社會》《奇點臨近》等書籍,哈佛大學等世界名校、以及一些專門的研究機構發表的對于未來世界的分析和預測說:“幾大推手會改變這個世界。”

席酉民所說的“推手”包括極端長壽;智能機器和系統的興起;計算世界;新媒介的生態;超級結構組織;全世界互聯,物聯網的興起等。他相信,“共享和共生”是未來社會的兩個關鍵詞,而共生又分為兩種,一是不同種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的共生,二是人與機器的共生。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顛覆”將無處不在,其發生的具體邏輯是:互聯網、物聯網支撐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越來越發達的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催生更加先進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改變人的行為,人的行為改變商業模式,最后引發整個社會的變革。

“這就是未來的邏輯。我們必須面對這樣一種社會的情景和需求,去思考我們的教育怎么發展。”席酉民說。

要重塑大學教育,需要從教育這個更寬泛的概念談起。席酉民認為,未來,教育“消滅無知”的功能已經失去了,因為人們太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識。但是擁有的知識可能是很膚淺的,這時候需要有能力去判斷和整合這些知識,然后上升為智慧。

他設想,未來人們將在幼兒園、小學、中學時期就獲得了最基本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中學會了批判性思維,并且發展出了自己的興趣。在具備了基本的學習能力以后,便跟隨興趣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可以進大學念書,也可以不進大學念書。

而未來的大學,不再是教育資源配置中的一個環節,而是幫助人們追求興趣的“學習空間”“科學生態”“網上得不到的,需要互動的,需要研發的就去大學,可能上6年或者8年”。

順著這個思路,今年2月,西交利物浦大學宣布在蘇州太倉市建設融合式教育實驗基地計劃,探索未來大學和校園的新形態,為再定義“大學”提出了一個方案。

席酉民計劃把這個校園打造“六個圈”。第一個圈是學習超市;第二個圈是創新工廠;第三個圈是研發群落;第四個圈是標準和認證平臺;第五個圈是創業圈;最后一圈是社會和產業聯盟。拿創新工廠舉例,席酉民說:“初中生或者老人都可以來做實驗項目。”

“這種情況下大學可以念一門課,也可以念20門課,只要你學分夠了,可以貼一個標志,這個人從這里畢業了,但最重要的是每個人建立了基礎的學習知識和學習能力以后,去追求自己的興趣。”席酉民透露,這個教育實驗基地計劃2020年啟用。

他認為,應試教育和高考之所以讓人痛苦不堪,是因為它本質上是一個解決教育資源分配問題的機制。而當人們的觀念轉變成為滿足興趣而學習之后,“教育資源立刻就會涌現出來了”。

“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強不是什么都會,而是在感興趣的一個領域里做到極致,這個絕招利用網絡放大出去,就有巨大的效益,你的價值就是無限的。”他認為,未來有10%的人會成為專業精英,即從事科研活動和研發機器人的專家;20%的人會成為行業精英,即有專業素養、領導力和企業家精神的業界領袖;另外的70% 主要任務則是“享受生活”。

如果真如席酉民所說,該如何讓70%的人在人工智能時代自如地生存和享受生活呢?這有待未來大學進一步探索。

關鍵字:高考智能

本文摘自:中國青年報

x 人工智能沖擊下 高考生應該如何選擇專業? 掃一掃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當前位置:人工智能行業動態 → 正文

人工智能沖擊下 高考生應該如何選擇專業?

責任編輯:zsheng |來源:企業網D1Net  2018-07-10 07:19:22 本文摘自:中國青年報

如今人們急切地探討未來大學的形態,因為大家相信世界在不久的將來會被人工智能顛覆,而大學必須改變自己,才能培養出能夠適應,甚至是引領新世界發展的人。

近日,西交利物浦大學主辦了一場“對話未來大學高等教育論壇”,該校校長席酉民在論壇上詳細解析了他對未來大學的理解與設想,給人工智能時代的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了一種思路。他認為,未來大學應該是一種“學習空間”和“科學生態”。

“我們必須理解未來社會是什么樣的,以及這樣的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

席酉民總結《零邊界成本社會》《奇點臨近》等書籍,哈佛大學等世界名校、以及一些專門的研究機構發表的對于未來世界的分析和預測說:“幾大推手會改變這個世界。”

席酉民所說的“推手”包括極端長壽;智能機器和系統的興起;計算世界;新媒介的生態;超級結構組織;全世界互聯,物聯網的興起等。他相信,“共享和共生”是未來社會的兩個關鍵詞,而共生又分為兩種,一是不同種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的共生,二是人與機器的共生。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顛覆”將無處不在,其發生的具體邏輯是:互聯網、物聯網支撐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越來越發達的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催生更加先進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改變人的行為,人的行為改變商業模式,最后引發整個社會的變革。

“這就是未來的邏輯。我們必須面對這樣一種社會的情景和需求,去思考我們的教育怎么發展。”席酉民說。

要重塑大學教育,需要從教育這個更寬泛的概念談起。席酉民認為,未來,教育“消滅無知”的功能已經失去了,因為人們太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識。但是擁有的知識可能是很膚淺的,這時候需要有能力去判斷和整合這些知識,然后上升為智慧。

他設想,未來人們將在幼兒園、小學、中學時期就獲得了最基本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中學會了批判性思維,并且發展出了自己的興趣。在具備了基本的學習能力以后,便跟隨興趣進行針對性的學習,可以進大學念書,也可以不進大學念書。

而未來的大學,不再是教育資源配置中的一個環節,而是幫助人們追求興趣的“學習空間”“科學生態”“網上得不到的,需要互動的,需要研發的就去大學,可能上6年或者8年”。

順著這個思路,今年2月,西交利物浦大學宣布在蘇州太倉市建設融合式教育實驗基地計劃,探索未來大學和校園的新形態,為再定義“大學”提出了一個方案。

席酉民計劃把這個校園打造“六個圈”。第一個圈是學習超市;第二個圈是創新工廠;第三個圈是研發群落;第四個圈是標準和認證平臺;第五個圈是創業圈;最后一圈是社會和產業聯盟。拿創新工廠舉例,席酉民說:“初中生或者老人都可以來做實驗項目。”

“這種情況下大學可以念一門課,也可以念20門課,只要你學分夠了,可以貼一個標志,這個人從這里畢業了,但最重要的是每個人建立了基礎的學習知識和學習能力以后,去追求自己的興趣。”席酉民透露,這個教育實驗基地計劃2020年啟用。

他認為,應試教育和高考之所以讓人痛苦不堪,是因為它本質上是一個解決教育資源分配問題的機制。而當人們的觀念轉變成為滿足興趣而學習之后,“教育資源立刻就會涌現出來了”。

“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強不是什么都會,而是在感興趣的一個領域里做到極致,這個絕招利用網絡放大出去,就有巨大的效益,你的價值就是無限的。”他認為,未來有10%的人會成為專業精英,即從事科研活動和研發機器人的專家;20%的人會成為行業精英,即有專業素養、領導力和企業家精神的業界領袖;另外的70% 主要任務則是“享受生活”。

如果真如席酉民所說,該如何讓70%的人在人工智能時代自如地生存和享受生活呢?這有待未來大學進一步探索。

關鍵字:高考智能

本文摘自:中國青年報

電子周刊
回到頂部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版權聲明隱私條款廣告服務友情鏈接投稿中心招賢納士

企業網版權所有 ©2010-2024 京ICP備09108050號-6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9343號

^
  • <menuitem id="jw4sk"></menuitem>

    1. <form id="jw4sk"><tbody id="jw4sk"><dfn id="jw4sk"></dfn></tbody></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澜沧| 盐池县| 格尔木市| 津南区| 合阳县| 卫辉市| 镇安县| 恭城| 平泉县| 安福县| 宜春市| 宜州市| 天柱县| 邵东县| 辽宁省| 名山县| 繁峙县| 阿坝县| 北京市| 德惠市| 湘乡市| 鹤岗市| 永修县| 万载县| 苍梧县| 赫章县| 墨竹工卡县| 保山市| 鹿泉市| 达日县| 垫江县| 桂平市| 德兴市| 海林市| 平利县| 上栗县| 湟源县| 巨鹿县| 九江县| 原阳县| 遵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