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科研團隊在歐洲語音圖像信號處理協會《信息安全雜志》上發表最新研究報告稱,他們首次證實,一種名為“變色龍”的病毒可以感染WiFi(無線)網絡,而這種病毒在人口稠密地區的傳播效率不亞于普通感冒病毒的人際傳播。
來自利物浦大學計算機科學與電氣工程和電子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環境中設計和模擬了“變色龍”病毒對貝爾法斯特和倫敦的襲擊。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26日(北京時間)報道,這次演示實驗發現,“變色龍”病毒的表現如同一種可以通過空氣傳播的病毒一樣,它利用家庭和企業接入WiFi網絡的接入點感染WiFi網絡,不僅傳播迅速,而且能夠躲避檢測,并確定哪個WiFi接入點的加密技術和密碼最易攻破。
人口較密集的地區往往擁有數量眾多的WiFi網絡接入點,而且這些接入點之間的距離更近,這意味著病毒能以更快的速度傳播,而10米到50米半徑范圍內的WiFi網絡尤其易受感染。
利物浦大學網絡安全方面的教授艾倫·馬歇爾說:“當‘變色龍’對某個接入點發動攻擊時,絲毫不會影響接入點的工作,而是收集和報告所有與此連接的其他WiFi用戶的證書。然后,病毒會找出其他能夠連接并將之感染的WiFi接入點。”
“變色龍”病毒能夠躲避檢測,是因為目前的殺毒系統只查找存在于互聯網或電腦上的病毒,而“變色龍”永遠只存在于WiFi網絡。雖然許多接入點都有加密技術和密碼的充分保護,但它所做的只是轉為尋找那些缺乏強力保護的WiFi接入點,比如咖啡廳和機場的開放網絡。
馬歇爾說:“WiFi網絡連接正逐漸成為電腦黑客們的攻擊目標,因為其存在顯而易見的安全漏洞,使得它很難檢測和防御病毒。”
他表示:“雖然有假設認為不可能開發出能夠攻擊WiFi網絡的病毒,但我們證明了這是可能的,而且它可以迅速傳播。我們現在能夠利用這項研究所產生的數據,開發出能掌握該病毒攻擊時間的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