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一家名為Hindenburg的航空公司在歐美航線上為旅客提供電影、鋼琴、酒吧、餐廳、吸煙室和酒吧等服務。1985年,個人音響第一次被引入了機艙內。到了1990年代,機載娛樂系統(In-Flight Entertainment,簡稱IFE)成為飛機制造商設計時的重要參考,座椅背后的屏幕于是成為“標配”。
但是現在預定美聯航、美國航空或者達美航空的國內航班,有些航班你不一定能在座椅前面發現屏幕。或許,再過一段時間,你在所有航班上再也看不到它們了。
由于智能手機和iPad的興起,以及Wi-Fi的普及,航空公司正在面臨數字化帶來的挑戰,傳統的機上娛樂系統正經歷一次重大變革。對于短途航線來說,航空公司更希望通過衛星向乘客提供無線上網服務,座椅背后的小屏幕變得不再必要。
對于航空公司來說,取消IFE設備也就意味著可以節約一筆不小的成本。
在公眾看來,機載娛樂系統不是什么奢侈的技術,但是考慮到安全的需要,每塊屏幕的成本高達1萬美元,裝配一架飛機需要幾百萬美元,這還不考慮每年的維修和維護費用。
另外,取消屏幕意味著飛機可以減重,一塊屏幕的平均重量大概是6公斤,考慮到現如今幾乎每個人上飛機的時候都會帶手機或者是iPad,取消IFE設備不僅可以節省上百萬的安裝費,還可以節省一定的燃油成本。《華爾街日報》曾經計算過,一架260個座位的波音767在取消娛樂系統之后,每年可以省下8萬公斤的燃油。
現如今,傳統的IFE設備已經不再受到乘客的寵愛,不僅系統更新慢,而且內容也不如手機和iPad上的豐富,乘客需要的只是一個足夠穩定,但是價格合理的Wi-Fi體驗。
“對于國內航班來說,我真的看到行業有朝著流媒體IFE發展的趨勢。”航空業研究機構Routehappy的總裁Jason Rabinowitz接受彭博社采訪的時候表示,“對于航空公司來說,安裝很便宜,又沒有線路,也沒有重量的負擔。這些系統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安裝好,而且維修幾乎沒有任何成本。”
根據Routehappy發布的年度報告,美國航空公司提供機上Wi-Fi服務的航程比例達到78%,這一比例還將繼續上升。隨著新技術的研發,在空中上網的成本也在不斷下降,這也意味著乘客可以在飛機上觀看視頻,而且速度可以和在地面一樣快。
在美國,只有兩家公司的所有飛機上都裝有屏幕,一個是捷藍航空(JetBlue),另一家是維珍美國(Virgin America),其他的航空公司有的飛機上沒有屏幕。美國航空最近作出了一個決定,新接收的100架B737 Max飛機上不再裝有屏幕。
與之而來的是,航空公司需要在座椅旁邊安裝一些電源插口,滿足乘客隨時充電的需求。美國航空表示2018年年底之前一般以上的飛機上都有電源插頭,2021年之前這個比例還會提高到85%。
但是,美國的航空公司現在大部分都是拿國內航線“減負”,在國際航線上,屏幕還是會依舊被保留。
捷藍航空的營銷副總裁Jamie Perry認為,每年都會有一些重大賽事,比如超級碗和奧斯卡,對于飛機上的乘客來說,能夠實時收看這些節目是很重要的。另外,對于那些不可能給每個小孩都一臺手機或者是iPad的家庭來說,屏幕還是有保留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