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節省手機流量,一到公共場合就開始尋找連接免費的無線網絡,已成為許多市民的習慣。然而,這兩天信息安全組織“雨襲團”發布的WiFi安全報告顯示,在南京機場、火車站、旅游景點、商業中心等近兩萬個WiFi熱點中,有超過6成的熱點并不安全。其中有14%為寄生蟲熱點,8.5%為釣魚WiFi。業內人士提醒,對于沒有專業知識的普通市民來說,不要隨意連公共場合的免費WiFi,是目前最安全的舉措。(11月4日《現代快報》)
南京WiFi安全存在漏洞是全國普遍存在的狀況,11月3日,澎湃新聞援引信息安全組織“雨襲團”的調查報道稱,“釣魚WiFi”在中國大城市如北京、廣州、上海等地十分猖獗,有8.5%的WiFi信號為釣魚WiFi。這一數據符合公眾的切實感受,在火車、機場等公共場所有WiFi不敢用成為人們的客觀感受。
“釣魚WiFi”充斥國內的公眾場所與我國WiFi的數量是不成正比的。據悉,中國的WiFi數量位居全球第四。法國、美國和英國分別位居前三,WiFi熱點數量分別為1300萬個、980萬個和560萬個,中國現有WiFi熱點數量超過491萬個。也就是說,我國具有大量的WiFi熱點,但卻存在著大量的安全漏洞,這件事情往小了說,影響了老百姓的實惠,往大了說,這便導致了我國網絡信息設施的大量浪費。十八大以來政府致力于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普及率,作為惠民工程的WiFi熱點都安全漏洞頻出,無疑不利于互聯網社會的構建。
但眾所周知,雖然我國在WiFi基礎設施的建設中花費巨大,但是卻并沒有相關的法律規范,對亂設的不安全WiFi也鮮有打擊的行動,對其的防范更多的停留在宣傳上,比如,比如2014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的主題之一就是,不要輕易登錄陌生WIFI;在今年央視“3·15”晚會現場曝光了有關釣魚WiFi竊取隱私現象。但必須指出的是,WiFi安全不僅關系到個人的財產和個人隱私安全,也事關國家的信息網絡安全,因此,不能讓WiFi安全停留在網友們的自保上。
根據測試結果顯示,在所有的WiFi信號中,有34%為第三方公司業務,23%為店鋪自建熱點、14%為寄生蟲熱點,9%為公共設備,8.5%為釣魚WiFi,7.5%為家庭熱點,4%為臨時熱點。而這些數據通過一定的技術很容易實現檢測,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在機場打開手機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免費WiFi信號,作為旅客很多時候,并不知道哪個是機場的安全網絡。如果,相關部門能夠對其進行關注,將很容易對釣魚的WiFi進行甄別,最起碼,在公眾場所的顯眼位置,進行說明也可以啊。
隨著我國網絡基礎建設的加快,相信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免費WiFi,但相關部門不應該只建設不管理,只在意數字不在意質量,那樣子的話,我國網絡基礎建設的質量無疑會大打折扣,但愿8.5%的“WiFi信號為釣魚WiFi”的嚴酷數據能夠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并積極地完善相關的法規,并開展起有效的打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