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許多分析師都認為,對數據中心服務器進行虛擬化和整合能夠顯著降低成本,因此,無論是哪種行業、哪種規模的企業,至少都應該對部分服務器和應用實施虛擬化。
但是,當企業為了節省成本而開始執行虛擬化時,必須意識到虛擬化的第二階段很可能要求企業在新工具方面有所支出,而這些支出很可能遠遠超出虛擬化項目在短期內節省的成本。如果對于第二階段沒有做好規劃,那么企業很可能會在第一階段中止步不前。分析師認為,一旦停滯于第一階段,就意味著虛擬化項目雖然讓企業在硬件方面節省了錢,但企業實際上從其虛擬化中只獲得一小部分的利益。
Forrester研究公司首席分析師James Staten指出,當企業發現,搭建10至20臺虛擬服務器的成本只相當于一臺物理服務器的價格時,它們就開始爭先執行服務器虛擬化項目,計劃將25%~35%的物理服務遷移到虛擬服務器上。然而,很快這些企業便遇到了“虛擬機停滯”(VM stall)--由于一些成本和組織問題導致虛擬化停滯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整個虛擬化項目都受到了直接的影響。
Staten說:“在從物理服務器向虛擬服務器遷移的過程中,許多企業可能已經遷移了50%的服務器,但其思維方式仍然與使用物理服務器時相差無幾,有很多問題他們都沒有深思熟慮。例如,虛擬化項目在許可證上的成本,一臺主機上究竟安置多少臺虛擬機最合適,虛擬化環境里性能和容量管理的問題,以及在支持方面所需的工作量,等等。”
Gartner公司研究副總裁Chris Wolf指出,如果一方面對每一臺服務器的每一項工作負載都做了虛擬化規劃,而另一方面卻不從根本改變IT部門規劃容量的方式,以及其分配計算資源的方式和IT部門工作人員的支持維護時間,那么只能使IT部門中充斥著大量重復的流程,并且隨著物理對虛擬遷移(P2V)進程的不斷擴大,投資回報率也會不斷下滑。
Wolf說:“如果在虛擬服務器上重復以前的管理方式,將使您的投資回報進入快速下降的惡性循環。”Staten認為,要想保持虛擬化項目的健康發展,需要在組織和技術方面做出雙重改變,而且需要在遷移的特定階段保持兩方面的協調發展。以下建議將幫助您在虛擬化項目的四個關鍵階段中有效地避免“虛擬化停滯”。
1.不要盲目追求虛擬機數量
與虛擬化項目的其它階段相比,第一階段是一個令人欣喜若狂的階段--看得見的、立馬見效的成本節約。
不過,IDC的研究分析師Gary Chen認為,這很可能讓IT和業務部門經理產生對未來產生不現實的期望。
Chen解釋道,在初次嘗試虛擬化的“美味”后,許多IT部門會以相同的成本指標來估計未來的成功,這意味著IT部門只考慮到物理主機上的虛擬機的密度問題,而沒有關注將來在管理工具方面的投資,以及對IT經理們進行的培訓,使其能夠以新的方法來優化虛擬資源分配方式。
“物理服務器與虛擬服務器的比率,以及在一個環境中整合的機器數量,其實沒什么意義,雖然這些指標通常是很多人用來夸耀的資本。我們真正需要關注的重點是,如何實現更高的效率,即如何在整個計算資源池中實現更高的持久使用率和峰值使用率。”Staten說。
2.改進IT管理方式
Staten表示,在遷移的下一個階段中,要想實現真正的成本優勢,就需要具體了解單臺虛擬機正在為哪個業務部門執行什么任務,以及虛擬機需要哪些資源。
Wolf則認為,必須要改變IT管理和支持方式。對于IT經理來說,如果不能建立資源存量清單,提供比可用物理服務器數量更為詳細的信息,那么他們便無法實現特定虛擬機或工作負載在整個可用服務器群中的智能分配。而對于擁有遠程虛擬化基礎設施的企業來說,也無法向數據中心分支機構去分配資源。
“當在試圖實現虛擬機的供應自動化,以及資源使用、移動和壽命方面的調控時,您很可能會發現需要用到新的管理工具。”Staten說。
要避免“虛擬機停滯”,就必須改變資源管理和分配方式,將管理虛擬機的責任交給系統管理員,由管理員根據使用虛擬機的業務部門,或具體的應用或其它因素來決定如何分配,而不是按照服務器的部署地點來進行分配。
如果不能高效率地分配人力資源,則導致工作的重復、額外工作和責任空白,而所有這一切都會導致虛擬機沒有具體而明確的責任人,從而形成資源的巨大浪費。
Staten說:“如果企業沒有實施生命周期管理,或沒有對系統管理和支持的流程實施任何自動化,則可能出現人浮于事的現象,并會使進展的速度慢下來。”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須了解這些虛擬機的具體任務是什么,或者這些虛擬機是否已經分配到了具體的任務。
1E軟件公司是一家資產管理廠商,并定期贊助資源使用效率方面的研究工作。據該公司首席執行官Sumir Karayi稱,很多數據中心管理員都報告稱,在其所維護的服務器中,大約15%沒有執行任何有用的任務,換句話說,這些服務器被閑置著。
Karayi說:“IT部門通常只關注正常運行的時間。他們的工作是保持機器正常運行,而運行的是什么則沒人關心,因此他們只會查看資源的使用率,而非工作負載。如果一臺服務器一直在備份、打補丁,并且在安裝補丁后重新啟動,那么在外人看起來這臺服務器似乎一直在工作。而在虛擬服務器上,這些問題更容易被忽略,因為即使虛擬服務器沒有做什么實際的工作而只是保持著運行,在外人看來似乎也沒有發生多少實際的成本。”
3.關注整個數據中心使用率
Wolf說,即使存在上述種種問題,許多企業仍然在開展雄心勃勃的遷移工作。
他說,虛擬基礎設施的真正優勢在于靈活性,而要確保這種靈活性,IT部門必須能夠使用虛擬機移動性、詳細的資源管理、自動化的供應和變化管理,否則整個基礎設施將無法高效工作。
“我們的衡量標準將不再是單臺服務器或虛擬機群在運行某項應用時的使用率有多高,而是整個數據中心一貫的使用率有多高。”Staten說。根據Gartner公司虛擬化最佳案例中的分析,這就要求對數據中心的資源擁有近乎實時的感知和管理能力,這意味著要能夠對資源進行測量、監視和分配,要優化每項工作負載、每臺虛擬服務器和每臺物理服務器的性能。
不過,Chen認為,性能優化只是整個平衡中的一部分。除了虛擬機使用過程中的浪費現象外,當出現過度使用或授權監督過度時,成本也會大幅上升。
Staten說,正是由于這一原因,許多公司都在重新協商其企業授權協議。終端用戶啟動一臺服務器或應用實例的過程已經變得過于簡單,因此很容易占用操作系統、應用和數據庫的授權。而且用戶很可能在使用一天后,就放任其繼續運行,并且可能在第二天又啟動一個新的實例。
IDC在2010年的一項研究則顯示,有25%的IT部門都通過手動方式管理服務器和存儲,只有30%的IT部門將數據中心運營成本列為優先處理的問題,而且只有25%的IT部門在持續關注軟件的授權成本。在全世界范圍內,只有31%的IT經理,將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管理的集成列為虛擬基礎設施中的關注重點。
Forrester公司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Galen Schreck認為,許多IT部門都認識到了虛擬基礎設施精細化管理的好處,但卻無法實現。理由之一是因為這方面的工具比較有限,另一方面還是因為這些部門的思維方式沒有改變。
4.幫助業務部門認識成本
盡管多數企業都缺乏精細的資源分配、基于策略的精密管理,或者是遠距容量管理計劃,但根據IDC去年12月的一項研究,到2014年時,在物理服務器上支出的每100美元中都會有36美元用在充當虛擬服務器主機的硬件上。這項研究還預計,到2014年,每臺物理主機上平均運行8.5臺虛擬機。Chen認為,這種趨勢將推動各公司的IT部門改變其業務方式。
“有很多成本并不是明擺在桌面上的,要想讓業務部門的經理去理解這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Chen說。
例如,增加一臺額外的虛擬機似乎是免費的,因為啟動這樣一臺機器并不需要任何資本方面的成本。然而,授權成本、資源使用、管理、存儲和其它所有的成本仍然是存在的,而且通常無法在預算分析中向業務部門解釋清楚。如果不能理解這些實際的成本,以及其它任何相關因素,那么即使是技術上非常成功的虛擬化項目也會遇到停滯不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