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不可否認,社交、移動、云和大數據這四大發展趨勢,加快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作為企業一種“無形資產”的重要性變得比以往更加明顯了,這也催生了“數據經濟”的概念。而作為承載和處理大數據的底層平臺,存儲系統對企業掌控“數據經濟”起著關鍵的影響作用,正如大家所知,大數據日益增長以及大數據多樣化的特點,也對存儲系統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是在多供應商設備“同處一室”的環境下。從某種角度上說,存儲系統有著服務器系統架構相似的演變過程——虛擬化,而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也必將加快這一進程,并對其帶來新的需求。
數據“分立”之苦將隨數據積累而增加
前不久,筆者在采訪國內某冷藏設備制造商企業CIO時得知,這家企業從6、7年前開始做虛擬化,部署了虛擬化之后,他們從原來的采購到安裝系統、應用程序再到測試的3到10天,到現在僅僅不到30分鐘就可以完成,當遇到服務器宕機等問題,利用自動備份也不會影響業務的連續性,單臺服務器的利用效率從原來的7%提高到60%~80%。這位負責人表示:“虛擬化技術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整個數據資源的整合,最后也形成我們的統一的IT服務平臺,連帶著資源精簡和成本節約的效果,都是非常明顯的。”
由此案例可以看出,部署虛擬化的最初目的不是直觀的降低成本,而是使原本相對獨立的服務器架構比過去任何時候更為整合,使原有的IT架構可以支撐更多的應用,提升總體應用率,而成本的降低則是這一調整后的必然體現。
隨著應用的不斷增多與持續的工作,數據也在不斷的積累,而互聯網商業模式的爆發與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也讓數據的類型也在極大的豐富。但與之相對應的,則就像以往各自為戰的服務器一樣,是各自為戰的存儲——它們品牌不同、訪問界面迥異、數據難以共享聯動,從而讓豐富的數據積累在為企業帶來新的商機的同時,也因數據“分立”帶來了更多的痛苦。
現在我們來看一組IDC的數據:從2005到2020年,數據將增長300倍,其中80%是非結構化數據。而與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只有1/5的客戶擁有高效的IT基礎架構,Storagenewsletter網站調查顯示,雖然有63%在用戶已經采用了服務器虛擬化,但只有16%的人擁有虛擬化的存儲平臺。
這里傳遞了一個潛在的信息:相互獨立的存儲平臺將成為企業把握數據經濟、利用數據價值的最大阻力,而隨著數據的不斷積累,當人們越來越覺得數據重要,成為新的應用與商業決策根基,并因此誕生大數據商業理念之后,就會發現這種傳統的存儲架構,必將企業的業務效率與經濟效益——可以說這是忽視存儲虛擬化“積勞成疾”的最終代價。
存儲虛擬化:給系統以新的生命給數據以更高的自由
現在大多數企業用戶的IT環境都在使用不止一家廠商的存儲設備,他們在沒有實施存儲虛擬化之前,不同的磁盤陣列“各自為政”,有的陣列空間消耗迅速,性能跟不上應用需要,而另一臺陣列卻在空間及性能方面都很充裕,無法將其資源支援到其他陣列中,這恐怕是企業基礎架構在存儲方面最大的絆腳石之一了,很多企業深受其苦。
更加糟糕的是,市場中的存儲設備品牌和類型繁雜多樣,而且每一家廠商的存儲設備都有自己單獨的管理界面,更不用說這些界面和功能較為復雜,需要一個培訓和熟練掌握的時間了,所有這些都在無形中增加了存儲管理的難度,對于集中存儲和簡化管理的需求就更加迫切了。隨著業務發展,存儲虛擬化必然會不斷增加,這時候,導致存儲環境分散化和異構化的問題更加凸顯,這對于提高利用率、為新用戶和新應用分配存儲空間是非常不利的。
部署存儲虛擬化之后,企業環境中可以支持包括EMC、NetApp、HP和Oracle等多品牌的異構存儲設備,在統一的資源池中集中管理和調度,以IBM的Storwize產品家族為例,通過其自身的存儲虛擬化功能,使得基礎設施中的資源利用率提高近100%,實現零應用故障停機,節省大約66%的運營成本
存儲虛擬化將在這里發揮異構存儲整合的獨有優勢,將環境中異構磁盤陣列進行虛擬化,不僅可以提高老舊設備的利用率,使其充分發揮“余熱”,而且能使大部分管理工作集中在一臺設備上執行,避免管理和操作多個系統的繁重工作,同時也降低管理出錯的概率。我們可以按照具體需求將存儲資源動態地分配給應用,從而降低系統管理難度和成本,提高整體系統效率;讓數據能夠在不同平臺間透明地存儲和遷移,提高管理員的工作效率,充分調動整個環境下的資源,迅速解決容量或性能問題。
不過,就存儲虛擬化本身來說,其誕生要追溯到很多年前,到今天還能談出什么新意?所謂“新瓶裝舊酒”,當大數據勢不可擋地襲來時,存儲虛擬化也被悄然地賦予了新的內容。我們看到這個市場中的主流存儲廠商紛紛伺機而動,這其中早在2004年左右就推出了存儲虛擬化技術的老牌廠商IBM,又拿出了怎樣新的對策呢?
IBM存儲虛擬化:在老酒中釀出新意
其實,存儲虛擬化已經并不是什么新的技術,就如服務器虛擬化也是在其獲得業界廣泛認可之前已經存在了幾十年一樣,存儲虛擬化也已經誕生了很長時間,說其為存儲領域的“陳年老酒”并不為過。
縱觀整個市場,目前主流廠商的解決方案中大多具備存儲虛擬化技術與產品,如EMC VPLEX、HDS VSP以及IBM SVC,那么作為最早一批向市場中推出存儲虛擬化技術和產品的IBM,在經過近十多年的打磨之后,為存儲虛擬化這一“陳釀”注入了什么新鮮的元素呢?
IBM SVC(SAN Volume Controller)最早于2004年推向市場,距今已有10年歷史,其采用Linux內核和基于x86標準服務器,作為虛擬化的管家。虛擬引擎是一種帶內技術,它的模塊化結構可以有多個集群節點組成,每個節點配置有大容量緩存和高性能處理器,位于存儲和主機之間,可以把不同存儲設備組成一個大型存儲池,其中若干存儲設備以一個統一邏輯設備存在,被系統中所有服務器訪問,防止出現存儲設備的信息孤島。
SVC通常與IBM Storwize V7000底層存儲陣列搭配,可以將SAN環境下所有異構磁盤陣列虛擬化成一個融合的、統一的存儲池,數據可以跨不同陣列透明地存儲、轉移。在這之中,SVC起類似“網關”的作用,而V7000則提供存儲陣列。
對于已經出售了x86服務器業務、把重點聚集在存儲業務上的IBM來說,今年一系列舉措都顯而易見地是為了針對競爭對手EMC、NetApp和惠普的存儲攻勢,不僅對整個存儲硬件家族進行了重大更新,而且推出了新的軟件定義的彈性存儲技術,此外還有新的合作伙伴激勵計劃,更是拋出了“將存儲硬件利潤提高到20%”雄心勃勃的目標。
在技術規格上,新一代SVC也體現出了自己的新意——核心控制器平臺獲得兩倍性能提升至128核心,連接性也擴展了50%,擁有96個FC端口,緩存容量提升2.5倍擴展至512GB,并配置了6倍于以往的集成閃存存儲容量(達192塊盤,采用IBM FlashSystem)。這一系列硬指標的顯著提升,也將讓SVC可以更為從容的應對大數據所帶來的新一輪挑戰,確保存儲虛擬化效率不會因數據的密集提升而有降低,并為軟件定義存儲的發展提升了堅實的硬件平臺。
新一代SVC的4大能力提升,為存儲虛擬化帶來了“實打實”的新意,以確保在大數據時代的存儲虛擬化應有的效率
可以看到,經過上面這一系列更新之后,存儲虛擬化這項老技術,成為IBM產品家族在軟件功能上的一個“基石”,并且在針對實現高效率存儲和應對大數據挑戰上,有了更進一步的打磨,其配合相應的存儲系統,為全面的再造存儲提供了可能。
IBM SVC+IBM FlashSystem組合而成的存儲平臺,將存儲虛擬化的靈活性、可管理性、高級軟件特性與全閃存存儲的頂尖性能融合在一起,為用戶提供了新一代面向大數據時代的高級聚合存儲平臺
面對大數據時代存儲需求的另一個重點,則在于對數據的實時壓縮,與存儲虛擬化一樣,實時數據壓縮也并非新的技術,但對于大數據時代,則顯然有了更為重要的意義。從表面上看,這與存儲虛擬化似乎并沒有太大的關系,但從整體的經濟性考慮,則與存儲虛擬化相輔相成——存儲虛擬化讓數據平臺融為一體,提高了整體存儲平臺各組成設備的利用率,而數據壓縮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存儲平臺的經濟性,也可謂“再造存儲”的一個重要環節,這方面(存儲虛擬化+實時數據壓縮)的典型代表就是IBM Storwize系列,它們體現出了當前存儲系統的發展的主流趨勢。
在存儲虛擬化有效調配資料的基礎之上,IBM通過實時壓縮(Real-time Compress)功能將數據存儲容量需求降低一半,使得Storwize家族能更好地提高數據的經濟性
以Storwize V7000 為例,借助其1:2的實時數據壓縮技術、自動精簡配置技術以及內建的存儲虛擬化技術,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用戶在存儲方面的初始投入成本和總體擁有成本;除此之外,實時數據壓縮技術有助于降低數據所需的存儲空間,以此給用戶帶來在數據中心面積、能耗及散熱方面的成本收益。要知道,目前每家購買存儲的企業,平均每年要多購買24%的存儲,但實際上他們所使用的容量低于所擁有的50%,而存儲虛擬化+實時的數據壓縮,將明顯會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他們在“存儲容量”利用上的不安與恐慌,這在大數據時代的價值毋庸置疑,而節省下來的則就是真金白銀。
小結:新意不斷的存儲虛擬化將是IBM再造總體擁有成本的核心基石
總的來看,對于企業來說,虛擬化已經成為十分有必要實施的一項技術,給企業帶來的積極影響不言而喻。虛擬化將帶動著IT產業格局的改變。無論是IT廠商還是企業用戶,在虛擬化演進過程中逐步將虛擬化作為業務的核心戰略之一,服務器、存儲,甚至網絡均是如此。
當落后的存儲技術成為企業把握數據經濟、利用數據價值的最大阻力時,存儲虛擬化作為一種能夠有效改善效率和資源利用率的手段,為數據平臺帶來更高的靈活性與投資回報率,所以存儲虛擬化在企業IT架構中的普及是必然的,對于大數據時代下的現代企業來說也是必要的。
從IBM SVC與Storwize產品家族的演進中,我們能看到這一清晰的理念——存儲虛擬化技術以其“消除資源物理間隔”的特點,在充分利用企業IT資源、降低存儲架構的風險和成本、提高存儲架構效率的進程中變得尤為重要,再融合相應的新意(如實時數據壓縮),將在企業應對大數據挑戰中大放異彩。它給存儲架構帶來積極的影響,是未來再造存儲的核心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