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云計算這個概念,我們再來看互聯網是什么?對于廣大的用戶來說,互聯網已經成為人人感知或認知不可或缺的狀態,使得人的感知能力和認知能力,掙脫了時間和距離的束縛,得到極大的延伸。因為有了互聯網,地球變小了,有了互聯網,你可以跟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的一個人進行通信、溝通,所以孩子們到了美國、到了澳洲,也不覺得遠了,這是什么原因呢?是互聯網幫了大忙。互聯網已經成為人與人之間溝通不可或缺的東西,使得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溝通的質量和效率得到極大提升。
云計算實現綠色計算
從服務器使用演變的這個過程可以看出,云計算作為一種以服務的方式提供計算資源的新型計算資源組織分配和使用模式,它的出現是必然的。這與工業化革命促使傳統制造業的大生產向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轉變的趨勢極其相似,今天,信息產業也正在走向信息服務的規模化、集約化和專業化。
有了云計算,廣大用戶無需自購軟硬件,無需將自己的軟硬件系統交給他人托管,甚至知道是誰提供服務,只關注自己需要什么樣的資源或者得到什么樣的服務。對于大量中小企業而言,不再需要投入大量經費來購買、部署計算機軟硬件設備和聘用維護人員,不必擔心因高估自身業務受歡迎程度而過度部署造成資源浪費,只為服務買單。
計算能力、存儲空間以及通信帶寬,成為社會的公共基礎設施。計算資源的虛擬化組織、分配和使用模式,有利于資源合理配置并提高利用率,促進節能減排、實現綠色計算,散落在局域網、社區網、城區網、地區網各級信息中心的成干上萬臺服務器利用率通常在15%左右,集中后的虛擬集群服務器利用率可達85%,何樂而不為呢。
計算資源虛擬化催生身邊的云計算
計算資源虛擬化是云計算的核心,從計算機發展史上來看,虛擬化技術早已經存在。計算資源的虛擬化在互聯網時代迅速發展,用戶以更自然的交互方式,呈現出個性化服務的強勁需求:無需關心特定應用軟件的服務方式(如是否被他人同時租用),無需關心計算平臺的操作系統以及軟件環境等底層資源的物理配置與管理,無需關心計算中心的地理位置。這三個“無需關心”即構成了軟件作為服務平臺作為服務、基礎設施作為服務三個方面。
有人認為未來的云計算是全世界只要有三五臺計算機,我個人不認同這種說法。我認為把許多計算機連在一起形成的網絡,有很多的各式各樣的人機交互在網絡上面,這決不會等同于一臺集中式的大型計算機的交互,不能簡單地把云計算想象成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到一個大的物理數據池或計算池里面。不是把所有的數據放到一起就是云計算。云計算中的“云”,無處不在,飄忽不定,或卷或舒。任何一臺個人電腦上的資源和址理能力都無法同網絡相比,每一朵“云”都植根在成千上萬臺服務器組成的集群或虛擬集群上,只要有網絡,就能隨時隨地連接“云”。
云計算早已深入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身邊比比皆是。例如電子郵箱,最早是安裝到自己的電腦里。后來,通過Web技術把郵箱掛在網上,同一個郵箱服務器可以為成千上萬的郵箱定制者提供服務,確保用戶之間的數據隔離,確保你的隱私。作為用戶,既不關心也不知道我的郵件到底存放在哪個城市的哪臺計算機中,無論走到哪里,只要有互聯網,你就可以收發電于郵件。因此人們沒有必要在現實中去購買或租用一個真正們實體郵箱,這種網絡郵我們已經用了10多年,有多少人在郵箱里被泄露了自己的私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