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5 Ingredients for Building Community》,原文講了構建一個設計師社區需要什么,作者將這些總結成了5個P打頭的英文單詞:Purpose(目標)、People(人)、Practice(實踐)、Place(場地)和Progress(進取)。仔細想想,這5項要求幾乎可以覆蓋到所有社區,當然開源社區也依舊適用,不過卻因為開源社區的特殊性,又有了不同的變化和含義。(題圖來自:opensource.com)
我認為中國的開源社區缺少很多基本的能力,因此我將這些品質要求,與原文這5個P打頭的英文單詞放在一起,最終是這樣的:
Purpose(目標)
一個社區無疑必須要有一個清晰且簡明的目標,能夠用一句話直接說明。這里僅以開源社區為例,摘錄了一些著名社區的例子:
GNOME 基金會:To create a computing platform for use by the general public that is composed entirely of free software.(以完全自由軟件構建公共通用的計算機平臺)
Fedora Linux:Freedom. Friends. Features. First.
OpenCV: was designed for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with a strong focus on real-time applications. (OpenCV 是設計用來大幅度提高實時應用中的運算效率)
Blender: We want to build a free and open source complete 3D creation pipeline for artists and small teams. (我們的目標是為藝術家和小型團隊構建一個自由開源的全3D創意流水線)
上面這些例子都是國外的,國內有沒有呢?當然也有,有些開源產品或開源社區的目標還是很清晰,但在表述上就比較羅嗦,無法直達人心。為什么要有清晰的目標?目的是用這些目標指導社區活動,也是為了找出愿意貢獻其中的人。
People(人)
開源社區不同于其他社區,甚至與很多技術社區又有很多不同,這里面的關鍵是開源社區里的人是特定的一類人——黑客!每次我都要說,黑客與所謂“駭客”是不同,黑客以研究計算機并讓計算機為人類服務為己任,而“駭客”則是以損壞別人的數字財物,盜取別人的隱私和財產為目的,是一種犯罪行為。“駭客”的行徑是為黑客群體所不齒的。
那么黑客都有那些品質呢?這可以從《黑客——計算機革命的英雄》(Steven Levy 著)一書中得到解答,里面總結了一套黑客倫理,倫理原則強調”共享、開放、分散、為操縱機器不惜任何代價”,與PC文化與互聯網文化的精神內核一脈相承:
對計算機的訪問(以及任何可能幫助你認識我們這個世界的事物)應該是不受限制的
任何人都有動手嘗試的權利!
所有的信息都應該可以自由獲取。
不迷信權威——促進分權。
評判黑客的標準應該是他們的技術,而不是那些沒有實際用途的指標,比如學位、年齡、種族或職位。
你可以在計算機上創造出藝術與美。
計算機技術可以讓你的生活更美好。
所以秉持這樣黑客倫理的人往往能夠在開源社區中,有較高的地位并被社區所尊。因此構建一個開源社區,也就是在各種場合盡可能吸納和尋找這樣的優秀黑客人才。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才能開展符合開源社區精神的實踐。
Practice(實踐)
社區里有了人,大家做什么事呢?其實大道理都懂,但現在中國的很多開源社區,讓人覺得像“死”了一樣,因為其已經很久沒有實踐活動了,沒有聚會,沒有代碼,沒有產出,更沒有人際交流,可以說完全是名存實亡了。
開源社區根據目的不同要做的事情也不盡相同,以開發開源項目為目標的,主要活動肯定是以開發展開,比如編寫代碼、Bug維護、文檔、美工和產品推廣;而以推廣技術為目標的社區,主要活動會圍繞技術本身展開,比如實例開發、本地化/國際化、推廣活動和市場。這些活動各有各的特點,也各有各的要求,不同的實踐活動因為有了合作,而突顯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同時因為跨領域、跨學科的融合,為不同學術背景的人構建了一個充分交流和合作的平臺。
由此其實可以推演出一個結論,所有這些實踐活動的最終都是一件事——交流。就比如臺灣的COSCUP(開源人年會),他們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四成演講,六成交朋友。這簡明而清晰的目標直接述說了開源社區的根本目標,就是人際交流而導致的產出,開源正是因為社區交流和合作,而帶來的新的開發方式上的巨大變革。因此開源社區的主要實踐就是要促進人際交流,促進去中心化的合作。
Personality(個性自主)
與《5 Ingredients for Building Community》不同,這里不是Places(地點),而換成了Persionality(個性)。因為開源開發更多的是線上活動,線下活動比較少,更沒有太多要求,而為了交流的目的任何資源都可以被利用起來,反倒是個性往往是被大家忽略的。
很多中國的開源社區有個不好的思想,認為開源社區必須“掛靠”在某個組織下面,或者大公司大企業,絲毫沒有想過開源社區應該是獨立自主的。其實這里我不想說太多個性,更多的是講自主。開源社區必須有自己的風格,有獨立的運營能力,而不能依靠別人的力量。因為越是依賴別人,就越是將自己應該承擔的義務由別人來承擔,與此同時也就把自己可以享有的權利,也一并讓渡給了別人。因此開源社區必須明白這個道理。雖然俗話講“大樹底下好乘涼”,但離開了罩著你的“大樹”,這個社區還能不能獨立存在?還能不能獨立運營下去?上面講過的一些社區之所以后來名存實亡,就是因為缺少了獨立自主的能力,最終葬送了自己。
不僅社區如此,社區里的每一個成員也都應有自主能力。能不能自主貢獻開源項目,能不能找到自己在社區中的地位和價值,完全取決于自主的程度。臺灣的g0v.tw(零時政府)有一句名言“不要說‘為什么沒有人’,你就是那個‘沒有人’”,這句話直接回答了”為什么沒有人做XXX?“這種問題。對有志于參與開源社區的人來說,永遠不要問”為什么沒有人做XXX?“,”怎么沒有人來做XXX?“這種問題,因為當你發現需要改進的時候,就是需要你貢獻的地方,不要等著別人來做而你享受成果,而應該努力貢獻在你發現的問題,也許這就是你價值體現的地方。
Progress(進取)
對社區領導者來說,能否提供給社區成員個人成長的空間是很重要的,但比這更重要的卻是整個社區的進取能力。如果一個社區只有各種混吃混喝,或者開發的開源產品不能跟上時代,很快被取代,沒有讓人看到社區進取的能力,這樣的社區會最終分崩離析的。
北京一個推廣某開源項目開源社區,曾在2008年的一次活動后名噪一時,也深諳開源社區需要多多交流的道理,所以利用活動剩余的贊助費,盛情招待社區成員吃吃喝喝,這本是一件很好的事,可是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大家參加社區活動都為了蹭吃蹭喝了。多年后,這個社區漸漸名存實亡,無法開展起完好的活動了,甚是可惜。回顧這段過程,并不是因為大家蹭吃蹭喝,而是因為社區在推動技術上努力太少,后期也沒有什么貢獻了,無法招攬并留住新成員。
再舉一個我參加過的例子,2012年和幾位同好決定成立一個開源硬件的社區,目的是為了構建完全開源的四旋翼飛行器Open-Drone。社區規模還是很大的,也有大量活躍成員,甚至還上了《環球時報》(英文版)和《今日北京》(英文版)等報紙。但很快隨著老成員離開北京,或忙于自身事物,社區最終在去年歸于平靜。現在回想,大家的目標是For Fun,而在技術層面遲遲沒有太多推進,產品最終也沒有原型開發出來,雖然最終有很多附加產品出現,但社區卻始終沒能發展和留住新成員。
說到底,社區的進取是伴隨著每個社區成員的不斷進取奉獻的。上面的兩個實例可以很清楚的看出,社區成員個人要有努力進取的動力,同時社區也要給這些成員發展的空間,鼓勵和促發新成員找到自身價值,盡快融合到現有社區結構中來。
簡單來說,一個目標清晰明確的社區,會吸引來那些適合的人,一起來做適合的事,在交流和合作中體現價值。而這一切依賴于社區和每個人的自主能力、進取精神和上升空間。
希望此文中所講的開源社區最需要的Purpose(目標)、People(人)、Practice(實踐)、Personality(個性自主)和Progress(進取),可以幫助那些迷茫在開源社區運營中的人們,一篇小文不足以解決所有問題,但我依舊希望可以指明一個方向。
原文:https://tonghuix.io/2015/05/foss-community-ingredients/作者: @愛開源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