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IT領域,軟件定義(SDX)已經成為IT產業共同努力的方向,它似乎可以定義一切。不過我們也必須要承認,沒有與之配套的硬件基礎,SDX永遠是南柯一夢。我們可以做個類比——在人類醫學上講,腦死亡并不是真的死亡,但心臟的停止,才意味著真正意義上的生命終結。近幾年我們看到的多個壯年時期的名人突然心梗猝死新聞,也為我們提了一個醒,如果沒有健康的體魄,你智商超過200又有何用呢?
在此我沒有絲毫貶低軟件的意思,相反SDX已經表明它更接近于我們的理想,我只是強調不能因SDX而抹殺硬件的價值——如果沒有硬件基礎設施的有效支持,“軟件定義”最多只會帶來笨拙而弱智的美女。試問,這樣的女人有幾個人會喜歡呢?
如果你希望你的IT能像體操健將那樣矯捷靈活、從容優雅,讓人賞心悅目(讓用戶體驗完美),那么就必須要有相應靈活而有力的肢體,這就是基礎設施
那么何謂“有效支撐”呢?想像一下,一個人如果身體不協調,大腦的指令無法得到肢體的有效執行,那么結果也就可想而知。比如體操冠軍,與體操初學者對比,前者的肢體經過長期的訓練已經駕輕就熟,可以很迅速而靈活的執行相應的動作指令,但后者顯然不可能,等待他們的將是不斷的跌到、摔跟頭甚至是傷筋動骨。同理,如果在一個軟件定義的環境中,基礎設施不能靈活而高效地執行管理軟件的指令,并對上層應用進行有效的支撐,那么軟件定義的效率也就大大降低,軟件定義所帶來的靈活、彈性、優雅的“美感”也就無從談起。
當然,“軟件定義”帶動企業IT的變革已經是大勢所趨,再爭議其是否可行只會是浪費時間,而如果說基礎設施又是軟件定義的關鍵所在,那么企業的IT變革,又將如何從基礎設施如手呢?
答案非常簡單——為“軟件定義”而優化的基礎設施至關重要,在這一層面,英特爾所提出的“軟件定義基礎設施”(SDI,Software Defined Infrastructure)理念很有代表意義。仍然借用上文的例子,它就相當于體操冠軍的肢體,已經預先做好了有針對性的訓練,可以立即高效的執行相關的動作指令,讓一個初學者迅速獲得扎實的體操功底。而在IT中,這個針對性的訓練就是為“軟件定義”而進行的預先優化。
從軟件定義對硬件的基礎需求說起
軟件定義的一個根本的理念就是將原本與物理設備緊耦合的邏輯資源抽離出來,讓硬件更多的專注于“執行層面”(這個執行在不同的基礎設施領域有著不同的含義,但均以數據處理為核心),而將控制與功能層面集中于上層的軟件堆棧中,甚至可以直到與應用打通,由應用直接調用相關的硬件功能。這就意味著軟件定義可以脫離開原來的專用硬件,在一個更為開放、標準、高效與普及化的硬件平臺上,實現相應專屬硬件的功能,比如網絡、存儲等。也因此可以說,開放、標準、高效與普及是軟件定義基礎設施的四大要求。
◆開放是因為其生態環境可以允許更多的創意加入,如果平臺是鎖定的、是準入制的,那么在其上所產生的創新顯然就會少得可憐,所帶來的變革也就相當有限。
◆標準化與開放是密切相關的,因為開放而帶來的生機勃勃的生態環境,自身也將慢慢建立相應的標準,尤其是在軟件開放層面,將會統一在一個硬件優化標準上,從而也將能進一步挖掘硬件的潛力。同時,標準將使數據中心的底層架構趨于統一,讓用戶可以在更大范圍內整合IT資源,并促進產業的規模效應,進一步降低成本。
◆高效是軟件定義執行效率的基礎保障,就相當于如今已經非常普及的用電腦看1080P高清,與之相比傳統的BD影碟機用的是專屬的高清AV芯片,而在PC上,播放軟件則會以通用的編程模式來調用CPU或GPU的資源實現解碼,讓PC變成了一臺“高清播放器”,從這一點來說它不就是一臺“軟件定義播放器”嗎?顯然處理平臺的是否高效將決定觀影的體驗。
◆普及是一個平臺生命力的體現,也是其在業界影響力的體現,某種角度上說它與上面的開放與標準化是相輔相成的。就如iOS與Android操作系統的的應用比Windows Phone應用多得多一樣,一種基礎設施底層的硬件平臺的普及性是對軟件開發者最直接的誘惑力。雖然說軟件定義在本質上與硬件平臺無關(理論上講可以是POWER,也可以是SPARC或者是ARM),但如果硬件平臺的市場普及率少得可憐,從根本上講也大大削弱了業界在其上開發相關軟件定義解決方案的動力。
邁向SDX 從SDI開始
結合上述標準,在當今數據中心市場中占據統治地位的x86平臺無疑是理想的軟件定義的基礎硬件平臺。英特爾在市場中占據主流地位,提出SDI的理念,可以說再自然不過了。
不過SDI理念并不僅僅就是因為占有率大提出的一個概念,不要忘了我們前面說到的體操冠軍的肢體訓練的例子。SDI就是英特爾以其x86平臺為核心,再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配以其相關的網絡、存儲與數據管理等產品組合,全面為軟件定義而優化的結果。而這個優化的根本,其實就是兩個——1、確保軟件定義的性能,包括計算、網絡與存儲性能(英特爾為此推出了硬件虛擬化加速技術,如著名的VT-x、VT-d、VT-c、存儲加速技術、以及相應的開發平臺,如面向通信領域的DPDK,并提供獨立的涵蓋以太網、InfiniBand、光通路的高速網絡與閃存加速解決方案,在數據處理方面還投資Cloudera并與之合作針對英特爾架構平臺優化它的Hadoop分發版(CDH));2、讓軟件定義后的基礎設施更易管理(英特爾為此開發了數據中心管理平臺組件DCM),以應對未來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挑戰。很明顯,這種針對性的全方案級優化,就是SDI的精華與其他基礎設施的差異所在。
在具體的方案體現中,服務器早已不必多說,虛擬化已經深人心(你可以理解為軟件定義計算SDC),而在其他領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廠商在采用英特爾的處理器平臺(至強、凌動),配合英特爾的網絡與存儲產品組合,以及英特爾相關的開發、中間件、管理組件以及數據處理平臺(如DPDK、DCM和CDH)來開發相應的軟件定義解決方案——比如軟件定義存儲(SDS,其實早在軟件定義理念流行之前,至強處理器已經成為存儲系統控制平臺的[頂多就是中流砥柱吧,絕對二字還是太不謙虛了]中流砥柱)[這句好像也沒有說完。]。而英特爾自己,更是將自己的基礎設施產品與軟件平臺相整合,推出了系統級的SDI解決方案——RSA(機柜級架構)。
由SDI展開,我們就能順理成章地想到未來由軟件定義的世界的原始起點——由IT基礎設施搭配而成的數據中心是企業IT變革的根基,那么為軟件定義而優化的SDI也自然而然的將是未來軟件定義數據中心(SDDC)。而如果說SDDC是“軟件定義未來”的實現的基礎保證,那么我們也就能明顯可以看出SDI與所謂的SDX(X代表任何,包括未來)之間的內在關系,而有針對的軟件定義優化,也將在實際的應用體現出明顯的優勢——就如同體操冠軍相對于體操初學者一樣。
不可否認,現在主流的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產品大多是基于英特爾至強平臺來構建并優化的,因此英特爾的SDI也將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選擇
D1Net評論:
總而言之,我們看到了未來企業與IT的基本形態,和與之相隨而來的具體需求。未來的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的辦公,我們還可以從海量而紛雜的數據中獲取幫助我們有效決策的信息,并最終用越來越強大的App幫助我們以及客戶解決越來越多的問題、提越來越多的的服務,但這一切也最終將落在后臺數據中心的支撐上,如果你認同這一點,也就必然要重視組成數據中心的IT基礎設施的選擇,它是你可能的美好未來的開端——因為未來將是軟件定義的,那么為軟件定義而優化的基礎設施難道不是你最終的選擇,并開始進行IT變革的起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