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標準化硬件上實行虛擬化是上世紀90年代末就開始涌現在IT行業的一大潮流,當時盛行對使用存儲區域網(SAN)和網絡附加存儲(NAS)技術的存儲系統進行合并和虛擬化。后來,成本急劇下降,客戶擁有了更大的掌控權,部署/重新配置資源于是變成了一個更無縫、更靈活的過程。后來到了2000年初,計算資源在基于x86的平臺上實現了虛擬化,同樣那些優點引入到了處理器方面。如今,虛擬化的最后一步:網絡虛擬化正在流行起來;不過隨著這項技術進入黃金時期,這項技術如何部署以及客戶采用該技術的速度有多快方面可能會有差異。網絡虛擬化與不斷變化的服務器格式尺寸相互交會,尤其是在大型云計算客戶方面,可能會帶來一些值得關注的挑戰。解決網絡復雜性的辦法到底是靠網絡虛擬化,還是靠重新考慮服務器機架?
隨著市場寄希望于軟件定義的網絡(SDN),以此解決網絡無力跟上如今迅速變化的業務需求這個問題,服務器領域還有其他起作用的因素,會對SDN的潛在可行性帶來影響。我們作出了如下建議:
·如果客戶使用標準的數據中心(即戴爾、惠普和IBM等公司的架裝服務器),它們最有能力和條件采用SDN,管理方面的復雜性最小(只不過你現在要管理兩個不同的網絡層:物理網絡和虛擬網絡。)
·如果客戶期望部署刀片服務器(即思科、戴爾、惠普和IBM的刀片服務器)、超大規模服務器(即AMD SeaMicro、嘉協達、戴爾數據中心解決方案、惠普Moonshot和IBM NeXtScale),或者是另外的一些聚合/分解格式尺寸(即英特爾機架級架構),在處理SDN之前應該考慮管理方面的復雜性。這些產品在整個數據中心架構中的比例越大,客戶在進行SDN方面的決策時越需要把它們考慮進來。
·但是對于期望借助替代策略(比如超大規模計算平臺),從根本上徹底改造IT基礎設施的客戶而言,在改用SDN之前研究一些這些平臺對OpenFlow的支持將顯得至關重要。
下面這一點再怎么強調都不過分:管理是整個解決方案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絕不能草率對待。每次給數據中心增添新的一層,跨多層進行管理的功能就變得越重要。
同樣,正如我們之前說過的那樣,SDN是一項大有希望的技術,但是眼下還有許多部分充滿變數。除非市場的更多方面塵埃落定,否則就應該繼續調查SDN的可行性,但是部署SDN也許不是眼下的最佳策略,除非你數據中心所需要的每個部分都現已到位。
與此同時,我們建議,在調查SDN可行性的那些用戶應考慮到任何服務器機架方面的變化和密集格式尺寸,從而確保自己在確定項目范圍期間,擁有真正的財務衡量指標和真正的系統管理可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