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諸如物聯網、自動駕駛汽車甚至AI等新應用都對5G表現出了強烈的渴求,后續(xù)也必然會有更多創(chuàng)新的應用探索。對于產業(yè)界的供應商來說,就需要在標準和技術上技術做新階段的探討,為未來的世界做好準備。
下一階段要先發(fā)展物聯網
英特爾院士兼英特爾無線技術與標準首席技術專家吳耕在日前舉辦的IMT-2020(5G)峰會上講到,第一階段的5G標準確定以后,基本上滿足5G三大應用場景中的增強移動寬帶(eMBB)基本落實,那就是說國際電聯所規(guī)劃的3D超高清視頻遠程呈現、可感知的互聯網、超高清視頻流傳輸、高要求的賽場環(huán)境、寬帶光纖用戶以及虛擬現實等應用處在爆發(fā)的邊緣。
但他也同時指出,現在的這個階段,可靠性和延時方面還需要在Rel 16的時候繼續(xù)推進,更多的其他應用需要等到那時候才能落地。
在問到對5G應用發(fā)展的看法時,吳耕說,5G接下來要發(fā)展的是物聯網,且整個過程則會經過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把終端跟網絡連接起來,實現互聯,這已基本上實現。第二個階段是在終端設備互聯之后,對整個產業(yè)和用戶產生價值,并且隨著時間推移,終端會得以進化,變得越來越聰明。第三個階段則是,當終端設備發(fā)展到海量之后,用人工智能實現控制和管理。
在吳耕看來,人工智能是5G下一代發(fā)展中所面臨的根本性的需求,當人工智能大量應用后,通過5G所連接的海量終端才能實現對用戶真正的價值,從而引爆經濟和社會效應。
至于大家都關注的5G殺手級應用問題,吳耕表示:“計算和通信的融合達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而然會出現所謂的殺手級應用,這所帶來的影響將遠超我們目前思維的想象范圍。”
橫切片是技術關注點
高速度、低延遲的5G帶來了一個新的變化,那就是拉近了云和終端的距離。在云往下移的過程中,就需要對網絡架構重新進一步分析和演進。這時候的5G網絡也不是一個簡單的通信網,而是變成了一個以數據為中心,且會集合通信、存儲和運算等功能于一體的網絡。這就會催生更多的網絡應用。為了更有效低利用網絡資源,網絡切片就成為了必要。
英特爾方面也認為我們首先要從端到端,在不同的層次完成總體的切片化:
從空中接口看,5G NR的特性是一個可以切片化的空中接口。它具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它的前向兼容性。據了解,以前空中接口都是后兼容性或是不兼容。但前兼容性的出現,增加了新的空中接口切片,達到未來所不知道的應用場景,更重要的一點是整體的空中接口仍然是互相兼容的。”
而從應用角度講,我們也需要對其進行切片化。我們今天的應用,比方說終端的應用實際上是給終端的一個特定平臺,它的性能、效能基本上是以終端平臺的水平,根據它的電池、運算能力來決定的。
隨著應用的切片化,我們可以把應用的執(zhí)行分布在終端到邊緣云共同執(zhí)行,這是擁有高速率和低延遲的5G在這里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因為從根本角度講實際說,這可以拉近在不同位置運算單元的電池距離,使得它們能夠融為一體。
但現在的網絡切片化做的是網絡的縱切片化,每一個切片只可以支持一個特定的應用場景,或者一個特定的專業(yè)市場。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發(fā)現之前的縱切片不夠用了,那就催生了對網絡,尤其是對邊緣云橫切片的需求,這是5G未來發(fā)展的一個關注點。
吳耕表示,橫向的切片實際上就是要把網絡的運算和大數據,以及它的智能,把它從終端共享,屆時終端就可以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增加的橫切片將助力實現大數據、人工智能、通信的整體融合。
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切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貫穿整個端到端,不同的層次實現不同的切片方式。從應用、網絡、空中接口到邊緣云等,切片化將起到一個尤為關鍵的作用。而在推進5G未來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過程中,硬件和軟件需要被共同設計和開發(fā),通信、運算、存儲、控制也需要進一步升級和融合,這大大增加了未來系統(tǒng)平臺設計的難度和復雜度,也是產業(yè)下一步面臨的巨大技術挑戰(zhàn)。
在吳耕看來,5G的下一代不完全是一個通信的問題了。屆時無線通信產業(yè)要同如工業(yè)控制產業(yè),自動控制產業(yè)等攜手合作。而這又是一個一個互相學習、互相融合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