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年的經濟學理論和實踐揭示,國民經濟中某一產業的發展,供給和需求關系是決定性的因素之一。過去的2017年,物聯網市場風云變幻,低功耗廣域網絡尤其讓人印象深刻,不過,不論是各種咨詢機構發布的動輒幾百億預測數據,還是各類大大小小論壇會議上種種宣傳,產業發展的結果還是供求雙方力量均衡的結果。當供給和需求雙方力量對比發生明顯變化的時候,才是市場拐點帶來的時機。對于2017年低功耗廣域網絡的進展,不妨再從供給和需求的角度來考察。
供給側的熱情
2017年期間,在低功耗廣域網絡領域里,“全球首個”、“宇宙第一”、“全球最大”等詞匯多次出現,具體名稱和主體相信大家都有印象。不過,此類修飾詞的主體更多是低功耗廣域網絡尤其是NB-IoT相關的產品供給方,政府、芯片商、模組廠、設備商、運營商這些群體,屢屢成為行業頭條,可見過去一年中供給方的熱情更加高漲。
2017年底,物聯網智庫通過公眾號對2017年里物聯網領域大事記發起了一次投票,最終結果中,前五名的大事記如下圖所示:
2017物聯網大事記調研前五名
從統計結果來看,排名前5的行業大事件中4個都與NB-IoT有直接關系,可以看出,NB-IoT絕對是2017年度物聯網產業中最受關注的領域。這四個事件中,工信部發布紅頭文件、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的動作可以看作是供給側的主要動作,ofo、摩拜采用NB-IoT智能鎖則屬于需求側的重大事件。
工信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通知》成為過去一年中大家公認的頭等大事,因為這一通知從頂層設計上肯定了NB-IoT在物聯網產業中的地位,表明了政府對產業支持的態度,給產業界吃了一顆定心丸。參與所有線上調研的從業者中對這一事件投票的人數最多,占所有參與者的35%。
另外兩類供給側重大事件都是和運營商相關,網絡部署、模組補貼、資費發布等動作,也給整個產業的基礎設施的供給形成強有力支撐。目前,國內主要省市的NB-IoT網絡已經就緒,可以根據應用需求規模實現按需開通。
物聯網智庫對低功耗廣域網絡供給側的企業做過一些匯總,匯總資料顯示,目前在國內供貨或即將供貨的NB-IoT芯片廠商已達13家,不但美國高通、海思、MTK、展銳等老牌芯片廠商在出貨,移芯科技、創新維度、松果電子等新銳企業也加入NB-IoT芯片行列,2018年基本都能形成供貨,解決了工信部領導關于“NB-IoT芯片供貨廠商太少”的擔憂;NB-IoT模組廠商已達到至少25家,而且多家模組廠商形成不同成本檔的產品線。
2月8日,華為舉辦的MWC2018媒體分析師溝通會上,華為P&S 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部總裁張順茂表示:2017年中國NB-IoT基站規模達50萬個,而2018年預計達120萬個,連接數將達1.5億;2020年運營商NB-IoT連接數將達到12億,運營商來自NB-IoT的收入在2020年預估為195億美元。
在歲末年初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針對“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頻譜管理的征求意見稿事件中,物聯網企業一定感受到了政府和監管機構在政策層面上對產業發展的重大影響。相信在2018年里這一事件將成為物聯網年度大事記之一,而企業對于政府針對物聯網的相關規章制度更會引起重視。雖然這一事件目前還沒有明確結論,但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從事非授權頻譜LPWAN的企業數量非常龐大,可以說這一領域供給側力量不可小覷。
各方信息表明,不論是NB-IoT還是LoRa,低功耗廣域網絡供給方的群體數量非常龐大且相關產品的數量也已準備就緒。
成熟產品和試驗田
當然,供給的力量不僅僅是企業群體數量足夠,產能旺盛即可,更需要成熟的產品。實際上,低功耗廣域網絡從問世至今,其商用的實際效果和其宣傳效果之間的差距一直受到人們詬病,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有專門的試驗田。目前,不少廠商在全球建設了多個NB-IoT開放實驗室,而隨著應用范圍和規模的擴大,需要更大的試驗田來實現商用的驗證。
除了在全球各地的開放實驗室外,2017年鷹潭建成全域覆蓋的NB-IoT網絡可以說是一個NB-IoT試驗田,實際上不少商用中面臨的問題都在這里得到曝光,相關廠商也針對其快速拿出解決方案。
截止2017年11月底,鷹潭已完成5萬塊NB-IoT水表安裝,其他如智慧路燈、智慧停車、消防、井蓋、垃圾桶等商用場景數十個,連接數超過6萬。當全球各地開展NB-IoT商用試點的同時,鷹潭一個城市中NB-IoT的應用初具規模,形成一個對NB-IoT技術商用的初步驗證的最大試驗田。
物聯網所面對的群體沒有自主能動性,這些機器或設備在網絡出現各類問題時并不能主動反映,必須供給方花費大量精力去查找。在NB-IoT商用過程中,芯片側、終端側、接入網、核心網、平臺層、應用環境都有很多影響因素,甚至由于NB-IoT標準快速出爐,有些實際應用問題并未充分考慮,還需要提交3GPP標準組織進行標準修訂。所有這些問題在一個個獨立的示范項目中不一定能夠暴露出來,而需要一定規模、一定種類應用同時運行時才能顯現,也才能從中發現并解決商用的問題。
而反觀非授權頻譜低功耗廣域網絡技術,若希望提供運營商級物聯網網絡服務,由于政策和市場的限制,不可能又類似鷹潭那么大一個試驗田,只能從一些試點項目中逐步摸索,除了形成端到端應用成功落地,還需要積累網絡規劃、部署、優化、運維經驗,協調包括政府在內的各利益相關方。
我們平常所看到的是各種論壇會議上高談闊論和未來應用的美好愿景展望,而在這背后是大量幕后英雄對每一問題夜以繼日地攻關。此前,筆者曾在 《你被NB-IoT、LoRa等技術的宣傳“坑”過嗎?》 一文中提到過收斂一下那些口號式的宣傳,而更多關注商用的中問題,正視問題和解決問題。
從成熟產品的角度來看供給方的力量,過去一年中雖然供給方數量和產能很高,但還在完善能夠帶來快速落地成熟的產品。一個產業快速爆發的供求方條件是要有過剩的供給和旺盛的需求,而“過剩的供給”實際上也隱含著成熟、可快速落地產品的內涵。
從需求方角度再回顧低功耗廣域網絡的“三階段論”
從目前來看,過剩的供給已形成,而與之相對應的需求量卻與之有一些差距,從而造成供給方的價格高于需求方價格的局面。
我們能夠看到的低功耗廣域網絡應用領域案例非常多,但形成規模化的案例還很少。因為用戶特征,需求方一方面自己也不能明確的描述出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更傾向于成熟方案而非最新方案,使得其面對低功耗廣域網絡方案時并沒有產生預期的需求規模。目前認為最先形成規模的需求方包括水氣熱等公用事業、白色家電、共享單車等,不過在過去一年里更多還是供給方在推動著其落地,并非需求方有強烈積極性來落地的。
當前人們認為NB-IoT、LoRa落地慢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成本過高,實際上成本的決定因素也是供給和需求,從經濟學最簡單的供求曲線中就可以看出,當供給和需求沒有達到均衡時,供給價格一定是高于需求價格的。如下圖中簡單的供求曲線,當供給方能夠提供Q數量的產品時,在這一產品數量上,供給方對于價格的預期是P1,而需求方對價格的預期是P2,因此就形成了P1-P2的價格差。此前,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都推出了大手筆的模組、項目補貼計劃,希望補齊供求雙方的價格差。在筆者看來,這樣的措施可以形成示范效應,但這些措施更多是推動供給曲線的移動,使供給方使用需求方進行價格調整,未來良性的發展除了供給曲線移動外,需求曲線也應該隨著調整,當然此時需求方的需求因素會發生很大變化。
早在2016年6月,筆者就在 《這場關于NB-IoT的狂歡,先別急著高潮》 一文中提到低功耗廣域網絡發展的“三階段論”。在回顧2017年低功耗廣域網絡產業發展的同時,希望這一判斷依然能夠為業界提供一些參考。
階段一:供給拉動強于需求推動,樹立規模示范是核心
階段二:供給拉動和需求推動共同發力,應用大范圍擴展
階段三:需求推動為主,產業成熟
其中,階段一的時間段為標準確定到網絡大規模部署后一年。若認為2017年為網絡大規模部署的時間,則此后的一年中還處于第一階段,這時整個產業依然是供給方主要發力。當然,由于2017年各類示范的建設,接下來一年中各種示范的規模效應可能會顯現出來,當這種規模效應形成后,對于其他潛在需求方的市場教育就會完成。
供給和需求作為市場經濟中決定性的兩股力量,在低功耗廣域網絡中也一定發揮作用。過去的2017年里,供給方的力量不斷壯大、供給的產品不斷完善,期待接下來的2018年里,示范應用的規模效應顯現,更多需求方的力量開始發揮作用,讓供求雙方力量對比發生變化,盡快將產業發展推向第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