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臉書用戶紛紛奔走相告,Facebook 終于把大拇指向下的小表情給推出來了。
或許許多人會覺得好奇,為什么在國內社交媒體到處可見,幾乎早就是標配的“喝倒彩”功能(也就是贊的反義)會在社交巨頭“臉書”當中長久缺失。其實早在 2015 年,Facebook 的小扎就曾對外表示將會推出“Dislike”按鈕以表達用戶的同情、悲傷之情。而一直沒有做出來的原因,并不是技術方面無法實現,只是官方對此有自己的想法和考慮,這點后面我們會詳細展開。根據官方的介紹:用戶可于聊天室內對對方的說話作出「贊」、「哇」、「怒」、「踩」等多個表情作評價,此功能在測試階段暫時只能出現于 Facebook Messenger 的聊天室內,而非在 Facebook 主頁內使用。不過官方也確認了,如果受歡迎的話將推廣至所有用戶,提升 Messenger 吸引力的同時,亦為大家帶來更多樂趣。
Facebook 之所以致力于推動表情符號的發展,是因為這家“以人為本”的社交網站發現了來自用戶的一個巨大訴求——用戶覺得有時一個豎大拇指的符號已經無法充分表達他們的想法——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則新聞以糟糕的方式讓人感到吃驚,這時候該怎么辦呢?想必這也是用戶們一直要求小札加“喝倒彩”表情的原因咯。
事實上,Dislike 的概念一直在公司內部被反復提及驗證,但 Facebook 出于對用戶影響的謹慎考慮并沒有立即推出,反而先推出一堆表情包(emoji)拿來做效果實驗。我們之前還有過 一次報道專門提過這事,其中背后還有故事:
這項被命名為 Facebook Reactions 的功能,其工作機制相當簡單:在移動端,當你觸碰了屏幕上的“贊”按鈕時,這些表情符號便會出現;在桌面端,當你將鼠標放在“贊”按鈕或直接點擊這一按鈕時,它們同樣會出現。
為了決定最初的表情組合,Facebook 調查了人們在朋友內容下最常用的只包含一個詞語的評論,然后分析評論中最常用的表情所表達的情緒。最后投入使用的總共有 5 種表情,分別是 Love(愛心)、Haha(笑臉)、Wow(驚訝)、Sad(悲傷)以及 Angry(憤怒),加上之前的「贊」,那用戶就有 6 種 emoji 可以來表達情緒了。
在西班牙和愛爾蘭進行測試之后,這次版本刪除了原來存在的兩個表情“得意”(yay)和“困惑”(confused)。用戶在使用過這兩個表情之后就不愿再用了。News Feed 的技術總監 Tom Alison 說:“News Feed 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想以別的方式進行回應,但是‘Like’按鈕并不能合適地表達我的情緒。”新的表情現在已經在全球更新,因為被測試國家的用戶普遍喜歡使用這些表情,這給予了 Facebook 很大的信心,于是 Facebook 決定向大家開放。
主導這項設計的負責人 Alison 說:“這項改變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這是可以在全世界普及的事情。”
這也是 Facebook 之所以先推出 5 種表情,沒有簡單粗暴地推出 Dislike 按鈕的原因,涉及大半個地球的用戶當然還是需要謹慎的體驗為上了。另外,對于出現網絡霸凌的擔憂也是重要的因素!
沒錯,其實小札最擔心的不是其他——如果這個小小的“倒喝彩”按鈕一增加,可能很多的廣告商以及產品平臺將會面臨巨大的挑戰。因為你無法保證有“鍵盤俠”不會隨意發泄情緒,這個現象在我國的社交平臺上就已經泛濫成災,造成了社交網絡變得像一個公共廁所,許多發私憤的人往來其間。
想來在權衡用戶和第三方廣告商的利益后,這一決定是 Facebook 最終的妥協和考慮下誕生的。不過在這許多曲折糾結背后,也告訴我們什么是一家偉大的公司,什么叫做一切都以“用戶體驗為上”的原則——這點是需要不少同行學習的。